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中考专题系列五 中国古代史(五)
材料一 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科举制度提高了中国的行政效率,增强了稳定性。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科举入仕是l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只是少数……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无论是在考试内容上,还是在实施环境上,都有根本的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却是相同的。一一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三 1905年9月,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一一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释读图片]
隋炀帝时期,开凿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连接南北的大运河。考古发现,大运河沿线多地留存着国家粮仓遗址,是隋朝依赖大运河在全国范围内调配粮食、盐等重要物资的历史见证。见右图一一隋朝大运河与粮仓示意图;
[研读材料]
中国的科举制自隋发端,终止于清朝光绪31年。在它实施的一千多年间,成了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对中国的政治走向、社会格局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抑制了门阀氏族势力,冲破了达官显贵垄断国家政权的局面:它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宋代对于各科举人不重门第,只要文章合格就可以录取,所以普通读书人也有了做官的机会。
[汲取教训]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 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贞观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文化也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国力逐步加强。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流频繁的景象,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