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二上周练历史试卷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

A、反对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B、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C、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神学统治意大利,把全西欧文学变成了神学的奴仆。诗歌不过是圣经词句的影子。神士们说,“在基督之后,我们不需要任何求知”。天文学是为了观星象,验证圣经传说和圣言指示;数学、几何学是为修造教堂;艺术是为了描写圣父、圣子、圣灵以及天堂的伟大存在和神的无上威力。重要的问题是天堂里的玫瑰花有没有刺,一个针尖可以站几个天使……

——白秀兰、李勃、李建:《追寻古罗马——巨人辈出的文艺复兴》

材料二:文艺复兴并不是一次政治或宗教的运动。归根结底,它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依然是教会母亲顺服的儿子。他们仍旧是国王、皇帝、公爵统治下的顺民,并不出言抱怨。不过,他们看待生活的态度彻底转变了。他们开始穿五颜六色的服装,讲丰富多彩的话语,在装饰一新的屋子里过着与过去全然不同的生活。

他们不再一心一意地盼望天国,把所有的思想与精力都集中在等待他们的永生之上。就在这个世界上建立起自己的天堂。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三: 人文主义者对待古代遗产的态度和中世纪的学者截然不同。中世纪学者竭力使古典知识适应基督教的世界观,而人文主义者……不再把世界看成“烦恼和苦难的场所”,“人是神的奴仆”,而是用世俗的、有生气的资产阶级人生观和世界观来看待它。……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把希腊哲学用于证明基督教义的正确与否。与他们相反,人文主义者则运用古典知识去培养他们在尘世里的新情趣。

——白秀兰、李勃、李建:《追寻古罗马—文艺复兴》

[西方对“人”的看法]

材料

5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时间

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5世纪

被称为基督教“圣人”的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论述神圣的照管及人类的历史,提醒神的国度是属灵及永垂不朽的,而并非是这世界任一国家能取代的(注:《上帝之城》后来成为基督教的经典之一)。

16世纪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人物之一的高康大,刚刚出生时一天要吃一万七千多头奶牛的奶,不到两岁就长了一个十八层的下巴。从三岁到五岁,他的生活就是喝、吃、睡;吃、睡、喝;睡、喝、吃。

18世纪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必须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

南北战争期间

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所有脱离联邦并回到邦联掌控下的州之奴隶最迟于1863年1月1日后当被解放。”1865年1月31日国会通知各州议员批准将成为美国宪法第13号修正案的法案,其禁止美国国土上任何的蓄奴行为。

20世纪前期

在1914年7月,大约2379万女性公民中,就业总数为590万;到1918年7月,就业妇女总数达83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自愿为国效力。1918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法案,600万年满30岁的女户主获得选举权;1927年,英国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人对“人”的看法的认识。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