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山东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最后一课》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节选自《最后一课》)

(1)、文中画线处描写人物的两种方法是

(2)、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隐忍的痛,肆意的爱

    ①医院里。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②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

    ③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

    ④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⑤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⑥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⑦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

    ⑧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

    ⑨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除草,低着头做饭、缝衣……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下学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

    ⑩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

    ⑪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

    ⑫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母亲的背影一如__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⑬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掉”了的腿,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⑭泪眼朦胧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⑮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驻守荒原

    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一个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地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一般的寒风,气温很快降到零下20摄氏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老韩应聘到此加油站工作前,四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七拨主人——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个有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身体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加油站的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们,都没想到老韩一来,转眼已待足八年。

    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达七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高原反应,老韩就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儿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

    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恒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老韩的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

    每次,老韩走很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就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着他们。

    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如火焰一般。

现代文阅读

(一)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节选)

[奥地利]茨威格

〔甲〕____

①八月初的某一天,旧大陆和新大陆几乎在同一时刻获悉这一事业成功的消息;它所产生的反响难以言表。在美国,消息刚刚传到那里,人们就陷入狂热的欢呼之中。商店随即暂停营业,大街小巷挤满了人,他们在打听、喧哗、谈论。

②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一夜之间成了国家的英雄。人们盼望着要一睹这位人物的风采,是他“通过自己的决断果敢使年轻的美洲和古老的欧洲结成了良缘”。

③八月十七日,报纸用特大号字的醒目标题欢呼这次胜利:“电缆传送成功”“人人欣喜若狂”“普天同庆的时刻”。这确实是史无前例的胜利,因为自从地球上开始有思想以来,还从未有过这种情况:一个想法能在一瞬间飞越过大洋。

④到了晚上,所有城市都被万家灯火照得通明,每扇窗户都透出亮光。此时此刻,即便是市政大厅的屋顶着了火,也几乎不能妨碍他们的欢乐,因为第二天又有新的庆祝活动。“尼亚加拉”号到达纽约,菲尔德———这位伟大的英雄出现了! 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剩下的电缆被拖着穿过纽约城,全体船员受到了款待。从太平洋到墨西哥湾的每一座城市,每天都在重复着这种欢庆的场面。一次又一次的欢呼把这个新的“哥伦布”弄得神魂颠倒,此时此刻他成了美国最光荣、最受崇拜的人物。

〔乙〕____

①但是就在这片欢庆之中,只有一个声音,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声音却沉默了,那就是海底传来的电报。说不定菲尔德在这一片欢呼声中就已经知道这个可怕的事实:大西洋的电缆恰恰就在这一天停止了工作;而前几天传送的讯号现在也早已混乱不清,好像一个临死之人的最后喘息,现在电报终于彻底断了气。菲尔德是唯一知道这一底细的人,想必他内心非常惊恐。

②从电缆传来的消息竟是如此稀少,不久后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恰恰就在欢庆胜利的狂热过后的第二天,从大洋彼岸再也没有传来纯正的电流振荡。

③如果说,人们仅仅从真诚的热情中清醒过来,对他们原来寄予厚望的这个人从背后绝望地冷眼相看,那倒好办了,但他们没有这么宽容。关于大肆赞美过的电报已经失灵的谣传几乎还没有被证实,欢呼的浪潮就像反冲回来似的,全都气势汹汹地扑向那个无辜的罪人,说他欺骗了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纽约城里的人说,菲尔德早就知道电报失灵,但是为了利用这段时间把属于他自己的股票以高价脱手,所以他闭口不说。甚至还有更恶毒的污蔑:越过大西洋海底的电报从来就没有真正传来过,所有收到的电讯都是伪造的,都是骗局,那份英国女王发来的电报是事先起草好的,而且根本不是通过大西洋海底电缆传过来的。恰恰是昨天欢呼得最响亮的人现在变得最慷慨激昂、怒不可遏。纽约全城的人、全美国的人都在为自己过分激烈、过分急躁的热情而感到羞愧。

④毫无疑问,菲尔德成了这种愤怒的牺牲品。这个昨天还被当作民族英雄的人,现在却不得不像一个罪犯似的躲避他的昔日朋友和崇拜者,真可谓成于一朝,毁于一夕,没有想到失败得这么惨,资金损失,名誉扫地。而这根没有用的电缆却像传说中的一条环绕地球的巨蟒躺在大洋底下见不到的深处。

〔丙〕____

①这条被人遗忘了的电缆在大洋底下毫无用处地躺了六年。在这六年期间,两大洲又恢复了原来的冷清沉寂,而在世界历史上,两大洲曾经有过一小时长的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用一个脉搏跳动,呼吸彼此相闻。美洲和欧洲曾经肩并肩同时交谈过几百句话,而现在这两大洲重又像几千年以来一样被那难以克服的遥远距离所隔开。19世纪最大胆的计划昨天几乎就要成为现实,而现在又变成了传奇和神话。

②六年之内一切工作都处于完全停顿的状态,就像那条海底下被人遗忘的电缆一样,无人问津。但是,尽管六年时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匆匆一瞬间,而在像电这样一门如此年轻的学科领域里,六年却又好比一千年。人们越来越不去注意执着于这项计划的那个幻想家,不过,重新试验这项计划的时刻不可避免地必然会到来,只是缺少一个能把这项旧计划注入新生力量的男子汉。

③突然之间,那个男子汉出现了。看,他还是原来的他,仍旧是那个怀着同样信念、充满同样信心的菲尔德。他从默默无闻的自我放逐和幸灾乐祸的蔑视中又站了起来,他重新出现在伦敦,第三十次远渡大西洋。

④1865年 7月 23日,他带领着一艘装载着新电缆的巨型海轮离开泰晤士河。尽管第一次试验又失败了——在铺到目的地前两天由于电缆断裂而告吹,那永远填不饱的大西洋又吞下了六十万英镑,但是此时此刻的技术对完成这项事业是确有把握的,因而没有使人丧失信心。1866年7月13 日他第二次出航,终获成功。这一次,通过电缆传到欧洲的声音十分清晰。数天以后,那条失踪的旧电缆被重新找到。

⑤现在,这两条电缆终于把欧洲的古老世界和美洲的新世界连接为一个共同的世界。在昨天看来是奇迹的事今天已变成想当然的事。从此时此刻起,地球仿佛在用一个心脏跳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能从地球的这边同时听到、看到、了解到地球的另一边。

(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