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2016-2017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殷景仁,陈郡长平人也。景仁少有大成之量,司徒王谧见而以女妻之。初为刘毅后军参军,高祖①太尉行参军。建议宜令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为黜陟。景仁学不为文,敏有思致;口不谈义,深达理体,识者知其有当世之志也,高祖甚知之。

    少帝即位,入补侍中,累表辞让,寻领射声②太祖即位,委遇弥厚。时与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骁骑将军王昙首、侍中刘湛四人,并时为侍中,俱居门下,同升之美,近代莫及。

丁母忧,葬竞,起为领军将军,固辞。上遣中书舍人周赳舆载还府。九年,服阕,迁尚书仆射。太子詹事刘湛代为领军,与景仁素善,皆被遇于高祖,俱以宰相许之。湛尚居外任,会华、昙首相系亡,景仁引湛还朝,共参政事。湛既入,以景仁位遇本不逾己,而一旦居前,意甚愤愤。知太祖信仗景仁,不可移夺,乃深结司徒彭城王艾康,欲倚宰相之重以倾之。寻复以仆射领吏部,护军如故,湛愈忿怒。义康纳湛言,毁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益隆 , 景仁对亲旧叹曰:“引之今入,入便噬人。”乃称疾解职,表疏累上,不见许,使停家养病。湛议遣人若劫盗者于外杀之,以为太祖虽知,当有以,终不能伤至亲之爱。上微闻之,迁景仁于西掖门外晋鄙阳主第,以为护军府,密迩宫禁,故其计不行。

    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收湛之日,景仁使拂拭衣冠,寝疾既久,左右皆不晓其意。其夜,上出华林园延贤堂召景仁,犹称脚疾,小床舆以就坐,诛讨处分,一皆委之。代义康为扬州刺史,仆射领吏部如故。遣使者授印绶,主簿代拜,拜毕,便觉疾转笃.太祖谓不利在州司,使还住仆射下省,为州凡月余卒时年五十一,谥日文成公。

(节选自《宋书·殷景仁传》)

【注】①高祖:南朝宋武话刘褡。下文的“少帝”“太祖”分别指刘裕的儿子刘义符、刘义隆。②射声:古代官名。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 /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 B、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 C、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 D、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忧,即遭逢母亲的丧事。古时官员遇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孝三年。 B、宰相初为古代高级官员的泛称,后成为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C、表是占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如晋武帝时,李密给皇帝上了《陈情表》。 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他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景仁少年时代就有成就一番大事的气度,司徒王谧见到殷景仁后非常赏识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B、殷景仁有才学但不写文章,聪敏而又善于思考,口中不谈义理,却能深入领悟义理的本质,高祖非常了解他。 C、殷景仁引荐刘湛回朝任职,刘湛却嫉妒殷景仁的地位在自己之上而以怨报德,竟然勾结盗贼想要杀害殷景仁。 D、皇上得知刘湛等人的企图后,就把殷景仁转移到东晋都阳公主居住过的府第里保护起来,刘湛等人的计谋没有得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建议宜令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为黜陟。

②义康纳湛言,毁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益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才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侯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  ①贰师:指贰师将军李广利。②上:汉武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韩愈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顾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

    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 , 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

(有删改)

【注】①戾契:不循正常管道。②阿衡、太师:皆为古时官名。③告身:古代委任官职的文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显忠,初世辅,南归,赐名显忠。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陈。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间者,得张琦;更求一人,显忠请行。永奇曰:“汝未涉历,行必累琦。”显忠曰:“显忠年小,胆气不小,必不累琦。”后有敌人夜宿陶穴,显忠缒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余马悉折其足。庶大奇之,补承信郎,充队将,由是始知名。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父与子相泣曰:“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 宣抚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至行在 , 高宗抚劳再三。兀术犯河南,手诏以军与张俊会。显忠与敌战,败之。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 , 乃还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     。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使獐疾走,马弗及至,已而得者,其时也。骥一日千里,车轻也;以重载则不能数里,任重也。贤者之举事也,不闻无功,然而名不大立、利不及世者,愚不肖为之任也。冬与夏不能两刑,草与稼不能两成,新谷熟而陈谷亏,凡有角者无上齿,果实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无遂功,天之数也。故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先王知物之不可两大,故择务,当而处之。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有便于学者,无不为也;有不便于学者,无肯为也。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__。”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     不宜哉?

    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荆廷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①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②于其师。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也。今日将教子以秋驾。”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已。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③后世已

【注】①括:箭的末端。②秋驾:古代一种御马的技术。③观:显示,扬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 , 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 , 今以命汝,异恩也。”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芋老人传

(清)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 ,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选自《古代散文联璧百篇》)

【注】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