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雪》四人谈同步练习

请你反复诵读《习惯说》,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中之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致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这篇短文选自《养晦堂文集》,作者是清末湖南湘乡人刘蓉。

(1)、请解释划线字在句中的含义:

浸淫日广        ②足若

已而复然       ④则反窒焉而不宁

(2)、请你选出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       )

原文:噫!习中之人,甚矣哉!

A、唉,学习中的人,是非常厉害的啊! B、唉,从中模仿的人,是非常厉害的啊! C、唉,习惯对人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 D、唉,有习惯的人,是非常厉害的啊!
(3)、选文共三段,其中哪些段落是叙事的?哪些是说理的?想一想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4)、本文最后归结的中心是(       )

A、学思并重 B、学贵慎始 C、习惯成自然 D、治国先治家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②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③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④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⑤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⑥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⑦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⑧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⑨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⑩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⑪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⑫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⑬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⑭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人之常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 , 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廪:米仓。),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