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雪》四人谈同步练习
笑靥 契合 缱绻
冗杂 寥寥数语
无精打采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衣衫褴褛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qī
dàn
围剿
退避三舍
寂寞
{#blank#}4{#/blank#}息
荒{#blank#}5{#/blank#}
旌旗{#blank#}1{#/blank#} 阎罗{#blank#}2{#/blank#} 血雨腥风{#blank#}3{#/blank#} 风应有涯{#blank#}4{#/blank#}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jìn)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海市蜃楼。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按图索骥找到桃花源。
(甲)。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实际上,陶渊明在归隐前也曾参与过政治,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官场。从此,他
就一直在乡下种地、读书、思考。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____的《桃花源记》。他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让人们不断去寻找;他勾(lè)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给出了一种人生智慧,让人们得到了解脱。
东坡被贬海南时,环境躁热,生活迥迫,日常所需“大率皆无耳”。东坡晚年思念家乡,京城却杳无消息,他内心常有飘零之感。即便如此,历尽沉浮的东坡仍未泻气,而是享受谪居蛮荒的自给自足:无炭就借助松明,无墨就请友人相访,无粮则自己不辍劳作……他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超脱的胸怀对待苦难,他是绝无仅有的人间绝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