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道同,河间人。其蒙古族也。事母以孝闻。洪武初,荐授太常司赞礼郎,出番禺知县。番禺故号烦剧 , 而军卫尤横,数鞭辱县中佐吏,前令率不能堪。同执法严,非理者一切抗弗从,民赖以少安。未几,永嘉侯朱亮祖至,数以威福撼同,同不动。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稍不快意,辄巧以罪。同械其魁通衢 , 诸豪家争贿亮祖求免。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同厉声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他日,亮祖破脱之,借他事笞同。富民罗氏者,纳女亮祖,其兄弟因怙势为奸。同复按治,亮祖又夺之去。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会同奏亦至 , 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县民悼惜之,或刻木为主祀家,卜之辄验,遂传同为神云。当同未死时,布政使徐本重同。同方笞一医未竟,而本急欲得医,遣卒语同释之。同岸然曰:“徐公乃亦效永嘉侯耶?”笞竟始遣。自是上官益严惮 , 然同竟因此取祸。

[注]①烦剧:事物多而杂乱②军卫:镇守一方的军士。 ③布政使:明代官名,为一省的行政长官。

(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古族也    先:祖先 B、辄巧以罪      诋:诬蔑 C、亮祖破脱之    械:脚镣和手铐 D、徐本重同     雅:高贵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数以威福撼同,同不动          富民罗氏者,纳女亮祖

番禺知县                    或刻木为主祀

A、两个“为”相同,两个“于”不同 B、两个“为”不同,两个“于”也不同 C、两个“为”不同,两个“于”相同 D、两个“为”相同,两个“于”也相同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    抑买:压价购买 B、同械其魁通衢              通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C、其人骨鲠可用              骨鲠:指耿直 D、自是上官益严惮            严惮:非常怨恨
(4)、以下小题的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民赖以少安           ②亮祖不能屈也

A、①百姓信任他因而稍微安定      ②亮祖不能屈从于他 B、①百姓依靠他而稍微安定        ②亮祖不能屈从于他 C、①百姓依靠他而稍微安定        ②亮祖不能使他屈服 D、①百姓信任他因而稍微安定      ②亮祖不能使他屈服
(5)、以下小题的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会同奏亦至           ②笞竟始遣

A、①随后送道同奏章的人也到了    ②打完了竹板子才让他走 B、①正赶上道同的奏章也到了      ②打完了竹板子才让他走 C、①正赶上道同的奏章也到了      ②竟然打了竹板子才让他走 D、①随后送道同奏章的人也到了    ②竟然打了竹板子才让他走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道同严正刚直的一组是(    )

①非理者一切抗弗从        ②数以威福撼同,同不为动

③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    ④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

⑤县民悼惜之              ⑥遣卒语同释之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④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道同担任番禺知县,不像以往的县令那样处于被动局面,而是严明执法,抗拒当地军卫骄横非理的行为,使当地百姓能稍微安定。 B、道同严惩不法土豪,当时权贵朱亮祖受土豪家贿赂,置酒召道同说情,道同严词拒绝,后来朱亮祖擅自放了土豪,还借他事打了道同。 C、富民罗氏娶了朱亮祖的女儿,他的兄弟便依仗权势大做坏事,道同追究惩处他们,朱亮祖却把他们抢了回去。于是道同把朱亮祖的所作所为上奏朝廷。 D、朱亮祖先弹劾道同讪傲无礼的情况,皇帝便派使臣诛杀道同,后因见道同奏章而悟,又派使臣前去宽恕道同,但道同已在后一个使者来到之前被杀害。
举一反三
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后面练习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思国 一作:望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师立者,宋州虞城人也。初为王世充将军,亲遇甚密。洛阳平,当诛,太宗惜其才,特免之,为左亲卫。太宗之谋建成、元吉也,尝引师立密筹其事,或自宵达曙。其后师立与尉迟敬德、庞卿恽、李孟尝等九人同诛建成有功,超拜左卫率。寻迁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赐绢五千匹后人告师立自云眼有赤光体有非常之相姓氏又应符谶太宗谓之曰人言卿欲反如何师立大惧,俯而对曰:“臣任隋朝,不过六 , 身材驽下,不敢辄希富贵。过蒙非常之遇,常以性命许国。而陛下功成事立,臣复致位将军,顾己循躬,实逾涯分,臣是何人,辄敢言反!”太宗笑曰:“知卿不然,此妄言耳。”延入卧内慰之。罗艺之反也,长安人情骚动,以师立检校右武侯大将军以备非常。及艺平,宪司穷究党与,师立坐与交通,遂除名。又以邸之旧,寻检校岐州都督。师立上书请讨吐谷浑,书奏未报,便遣使间其部落,谕以利害,多有降附。列其地为开、桥二州。又有党项首领拓拔赤辞,先附吐谷浑,负险自固,师立亦遣人为陈利害,赤辞遂率其种落内属。太宗甚嘉之,拜赤辞为西戎州都督。后师立以母忧当去职,父老上表请留,诏不许赴哀,复令居任。时河西党项破刃氏常为边患,又阻新附,师立总兵击之。军未至,破刃氏大惧,遁于山谷,师立追之,至真山而还。又战吐谷浑于小莫门川,击破之,多所虏获。寻转始州刺史。十四年卒,谥曰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河南巩县。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 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注】①梠:野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