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粤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8课汉乐府两首课时训练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欲与君相知(结为知己)   长无绝衰(使,令) B、夙昔梦见之(昨夜)   绵绵思远道(绵延不绝) C、谁肯相为(问讯,告诉讯息)   长跪读素书(长久地跪着,表示悲伤) D、敢与君绝(才)   下言长相(思念)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注杜诗》序

季振宜

    丙午冬,予渡江访虞山剑门诸胜,得识遵王。遵王,钱牧斋先生老孙子也。入其门庭,见几阁壁架间,缥缃粲然。茶碗酒盏,无非墨香。知其为人,读书而外,顾无足好者。

    一日指《杜诗》数帙,泣谓予曰:“此我牧翁笺注《杜诗》也。年四五十即随笔记录,极年八十书始成。得疾着床,我朝夕守之。中少间,辄转喉作声曰:‘《杜诗》某章某句尚有疑义。’口占析之以属我。我执笔登焉。成书而后,又千百条。临属纩 , 目张,老泪犹湿。我抚而拭之曰:‘而之志有未终焉者乎?而在而手,而亡我手,我力之不足,而或有人焉。足谋之而何恨?’而然后瞑目受含。”

牧翁阅世者,于今三年。予读其书,部居州次,都非人间读本。而笔阵纵横,甲乙牵连,目眯志荒,不可辨别。遵王袞袞诵之,若数一二。以是牧斋先生所读书遵王实能读之凡笺注中未及记录特标之曰具出某书某书往往非人间所有又独遵王有之。遵王弃曰留夜,必探其窟穴,檎而出之,以补笺注之所未具。装合辐辏,眉目井然,譬彼船钉秤星,移换不得,而后牧斋先生之书成,后杜诗之精神愈出。人但知其能一弓,而不知其成之者三年;人但知其能三赋,而不知其成之者十年。后生轻薄,喜谤先辈,偶得一隅,敢奋笔涂抹改窜,参臆逞私,号召于人曰:“我注《杜诗》矣。”是犹未能坐而学揖让,未能立而学步趋,岂饮狂药中风者之谓,亦不读书而已矣。

    嗟乎!牧斋先生仕宦爭五十年,生平精力购古书百万卷,作楼登而藏之,名曰“绛云”。一旦弗戒于火,皆为祝融取去,而《杜诗笺注》巍然独存于焦头烂额之余。杜曲浣花,拂水红豆。千载而遥,精气相感。默相呵护,有如是乎?

    丁未夏,予延遵王渡江,商量雕刻,日长志苦,遵王又总乾数月,而后托人以传焉。遵王真不负牧翁幽冥之中者哉!

(选自《钱注杜诗》,有删节)

【注】①缥缃:书卷。②属纩:古仪,用新绵(纩)置于临死者鼻前,察其是否断气。属,放置。③受含:安心地去世。含:古代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等物品。④部居:谓以类相聚,按类归部。⑤中风:发疯。风,通“疯”。

文言文阅读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 , 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先君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以观其词,皆迎刃而解。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至其遇事所为诗骚铭记书檄论撰,率皆过人。

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于孝友,轻财好施。伯父太白早亡,子孙未立,杜氏姑卒未葬,先君没,有遗言。公既除丧,即以礼葬姑。及官可补,复以奏伯父之曾孙彭。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 , 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