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山西大同矿区十二校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于史实相符的是(     )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举一反三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也是一部思想发展史,思想的解放和进步,促进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船坚),二火器(炮利),三养兵练兵之法,故不善外夷者,必为外夷所制。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1842年版《海国图志》

材料二: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湘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孙文最早也有改良思想,即走日英的君主立宪道路模式,但现实使其迅速转为美利坚的民主革命道路,孙文在同盟会机关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说过:“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但孙文的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中国近代思想史》

材料四: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希望的曙光,尤其在五四运动后,新的思想武器、新的领导阶级、新的奋斗目标,新的革命政党……所有的一切都市新的,使迷茫中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从南昌到井冈山,从瑞金到吴起镇,从延安到北京,最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百年复兴路》

百年回首,从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的惶恐自救到而今“玉兔九天揽月,蛟龙下五洋捉鳖”的信步从容。中华民族始终在困境中披荆斩棘,以昂扬之姿,尽展大国雄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间

口号

1900—1909年

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年

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_____________

1920—1929年

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分田地

1930—1939年

A

1940—1949年

B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

序号

年代

主要热词

1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新中国、当家作主、保家卫国、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3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

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

4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I号计算机、喇叭裤

5

20世纪90年代

深圳速度、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

6

21世纪初期

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

7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

注:热词,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

材料三:从1912年到现在,中华文明处于一个关键的现代转型期……这一历史阶段分为两个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志事件,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一时期,中华文明一方面缓慢艰难地前行,另一方面面临重重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注:即社会主又道路)成为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在第二时期,中华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重塑辉煌。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