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福建仙游县第二教学片区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发起“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有( )
如图,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甲图的作者是谁?他在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指出乙图和丙图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分别体现了哪两个派别的救国方案?(3)以丁图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什么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概括指出以上图片所反映思想的共同点。从甲图到丁图可以看出救国救民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阅读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方面的材料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材料二: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材料三:见下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材料三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3)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标准性历史事件。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若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请回答:
材料一:
①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康有为
③孙中山
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清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