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
![](http://tikupic.21cnjy.com/ct20241o/69/9f/699ffa2ec968ba69ae1323429c77a0b1.jpg)
| ![](http://tikupic.21cnjy.com/ct20241o/2e/33/2e3379915c6d727d640ea6e20643ec40.jpg)
| ![](http://tikupic.21cnjy.com/ct20241o/d1/a3/d1a36fcdb6ba5436f25a18ce65294564.jpg)
| ![](http://tikupic.21cnjy.com/ct20241o/33/92/3392b67b54747c8b4f32e2d7893d9b35.jpg)
|
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 | 石铲(半坡遗址出土) | 猪纹陶钵(河姆渡遗址出土) | 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 |
(1)根据材料一的四幅图片,仿照范例,对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进行概括。范例:“碳化稻谷”可以说明: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
“石铲”可以说明:________。
“猪纹陶钵”可以说明:________。
“半地穴式房屋”可以说明:________。
四幅图片内容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
材料二 关于夏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内容 | 出处 |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 《战国策·燕策一》 |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再之于启 | 《史记·夏本纪》 |
(2)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材料二能认定哪些历史事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国家权力继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秦朝《琅琊台刻石》文: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