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是据此情景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其中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 .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时对它产生刺激了吗?
(2)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据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4)实施计划:“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支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
(5)分析结果后得出结论: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了如表所示的数据
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厘米) | 10 | 20 | 30 | 40 |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 60 | 25 | 10 | 5 |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组别 | A | B | C |
处理 | 干燥环境 | 潮湿环境 | 潮湿环境 |
方法 |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 将①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
实验结果 (一周后观察) | 不发霉 | 发霉 | 不发霉 |
分析实验,回答:
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只家兔分为两组:
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
A组 |
B组 |
|
注射溶液类别 |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
剂量 |
10mg/kg |
10mg/kg |
|
血红蛋白含量 |
初始测量 |
60 |
61 |
第一次(g/L) |
53 |
50 |
|
第二次(g/L) |
47 |
40 |
|
第三次(g/L) |
35 |
29 |
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家装饰品等.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将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分为三组,实验处理如表.30天后,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项目 组别 | 注射剂 | 剂量 | 注射方法 | 检测方法 |
甲 | ? | 每千克体重注射10毫克 | 每3天皮下注射1次 | 每10天检测1次血红蛋白含量 |
乙 | 含1.8%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
丙 | 含3.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注:醋酸铅是一种含铅化合物)
瓶号 | 甲 | 乙 | 丙 |
加入物质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瓶口处理 | 不作处理 | 不作处理 | 用消毒棉球塞住 |
温度 | 25℃ | 5℃ | 25℃ |
请据表分析:处理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