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以下是对相关生态系统的研究.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
(2)该湿地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 , 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Ⅱ.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3)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雄虫,可破坏其种群
(4)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1.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5)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木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作答).该演替属于.
Ⅲ.某红树林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关系如图2所示.
(6)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7)请写出图中涉及的食物链: .
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图);表格数据表示有机物从桑树传到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试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 能量(kJ) |
蚕吃掉的桑叶所含能量 | 419 |
蚕沙(粪便)含有的能量 | 219 |
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 146 |
① | 54 |
(1)图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它的{#blank#}1{#/blank#} 能力较弱,其{#blank#}2{#/blank#} 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2)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星属于第{#blank#}3{#/blank#} 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以{#blank#}4{#/blank#}形式流向鱼,鱼体内的碳元素以{#blank#}5{#/blank#} 形式流向桑树.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blank#}6{#/blank#} kJ,表中①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blank#}7{#/blank#} ,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图l所示.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分析回答:
生物种类 |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 ||
汞 | 某种杀虫剂 | |||
A | 鱼(甲) | 鱼(乙) | 78 | 96 |
B | 河蚌 | 水蚤、小球藻 | 25 | 57 |
C | 小球藻 | / | 3 | 5 |
D | 鱼(乙) | 水蚤 | 10 | 31 |
E | 水蚤 | 小球藻 | 5 | 15 |
图1
(1)图l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有{#blank#}1{#/blank#} 条,水蚤与河蚌的关系是{#blank#}2{#/blank#} ,从图中可知,通常生物所处的{#blank#}3{#/blank#} 越高,其有毒物质积累量越大.
(2)图2中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blank#}4{#/blank#} ,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blank#}5{#/blank#} ;图以含C有机物形式传递的是{#blank#}6{#/blank#} (填序号).
(3)若该系统中小球藻每年固定的能量不变,现将河蚌的食物比例由原来的C:E=1:1调整为4:l,则该生态系统中传递给河蚌B的能量理论上是原来的{#blank#}7{#/blank#}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4)某段时间人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类(甲)的种群密度,调查的总体积为2hm3 , 随机选取多处样方,若第一次捕捞了 40条全部标志后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捞,在第二次捕捞到的鱼(甲)中,未标志的有50条、标志的有20条,由此可估算出该鱼类种群在该时期是{#blank#}8{#/blank#} 条/hm3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