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乙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光屏.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会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是 立 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上.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5)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体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2cm)、凸透镜T、光屏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试验,如图所示.
固定凸透镜T,将发光体S放在离凸透镜4cm(物距u)处,移动光屏P,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P到透镜T的距离(像距v)和像的长度.然后,将物距依次增加2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长度/cm | 像的特征 |
1 | 4.0 | / | 光斑大小变化 | 只有圆光斑 |
2 | 6.0 | / | 光斑大小变化 | 只有圆光斑 |
3 | 8.0 | / | 光斑大小不变 | 只有圆光斑 |
4 | 10.0 | 40.0 | 8.0 | 倒立的箭头 |
5 | 12.0 | 24.0 | 4.0 | 倒立的箭头 |
6 | 14.0 | 18.7 | 2.7 | 倒立的箭头 |
7 | 16.0 | 16.0 | 2.0 | 倒立的箭头 |
8 | 18.0 | 14.4 | 1.6 | 倒立的箭头 |
9 | 20.0 | 13.3 | 1.3 | 倒立的箭头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