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2015-2016学年江西南城县一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是指(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英国乡村社会底层民众普遍经历了贫困。英国历史学家贝内特认为,当时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考虑到农奴沉重的封建负担,以平均4.5口的家庭规模计算,必须10英亩以上才能维持生存。经济史学家波斯坦测算,13世纪英国小农户人口众多,104个庄园的随机样本表明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家庭土地少于10英亩。贫困成为困扰中世纪英国的重要问题。英国乡村家庭内部救济、庄园共同体救助和基督教慈善救助发展起来,共同构建了多元化的救助体系。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救助体系由宗教慈善向世俗救济、临时性救济向长期救助和法制化公共救助过渡,开启了英国社会保障近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王学增《中世纪英国乡村贫困与社会济助研究》

材料二:我国古代社会的贫困救助,可以分为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我国在传统上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发生天灾人祸时,政府大规模的赈灾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至于日常的贫困救助,实际上是由民间社会自己来实施的。针对古代聚族而居的情况,宋代范仲淹开设了“义庄”,购置族田,以族田收入在宗族内部开展济贫、赡养和助学。南宋朱熹也曾提议民间创办“社仓”,向灾民贷赈钱粮以济贫困。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在贫困救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此外,一些财力丰厚,影响较大的佛寺,都有过一些救灾济贫的举措。

——摘编自刘志扬《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途径与成效》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联合国秘书长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摘编自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边疆治理是我国历史和现实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秸、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摘编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

材料二  现奉谕旨督办新疆军务,应预筹出关驻节。衰病余生,何能担荷重任?唯密谕“英、俄有暗约扰我西路之说,英由印度窥滇之腾越,俄窥喀什噶尔,使我首尾不能相顾”云云。现值俄使由湖北、陕西前来,到兰接见后,由凉、甘、安、肃赴哈密,由哈密归国。所遣两使名为游历,实则窥我虚实。此时西事……我断无推卸之理,不得不一力承当。

——摘编自欧金林《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的家书》

材料三  在边境加强相互信任和相互裁军等军事领域的谈判在“上海五国”协商机制形成之时就基本结束了,由于这一机制是在对谈判成果认证之时而形成的,因此,边境地区安全算是该机制的前奏曲,接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才是主角。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向世人证明,只要国家秉持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的理念和态度与他国交往,形成一个公正的、和谐的新国际社会并不是一种奢望。

——摘编自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