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设计要求 |
步骤一:取3 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 试管加入l 毫升稀盐酸和l 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 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 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blank#}1{#/blank#} | 设置对照实验 |
步骤二:{#blank#}2{#/blank#} | 控制实验条件 |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 获取实验证据 |
【问题与分析】
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blank#}3{#/blank#} .
实验方法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Ⅰ.测定滴定过程中温度变化 | 室温时,将温度传感器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得到温度变化图像 |
|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是{#blank#}1{#/blank#}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图中{#blank#}2{#/blank#}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
Ⅱ.用酚酞溶液作指示剂检测 | 反应前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显{#blank#}3{#/blank#}色 |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混合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blank#}4{#/blank#} |
然后逐步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 | ||
Ⅲ.用pH试纸检测酸碱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 |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混合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 ①若试纸变蓝色 | pH{#blank#}5{#/blank#}7,溶液呈碱性 |
②若试纸不变色 | pH=7,溶液呈中性 | ||
③若试纸变红色 | pH<7,溶液呈{#blank#}6{#/blank#}性 | ||
能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blank#}7{#/blank#}(填序号)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