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如图为某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 ①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
(2)图中A为 营养级,B和D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和 , 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B灭绝,则短期内丙中D的数量变化是
(3)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 调节.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C生物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红树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潮间带,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还是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及鸟类栖息繁殖的场所.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如图.请分析回答:
碳储量 (吨/公顷) | 群落 A | 群落 B | 群落 C | 群落 D |
植被 | 56.2 | 50.9 | 43.5 | 0 |
凋落物 | 2.0 | 3.5 | 5.4 | 0 |
土壤 | 161.9 | 143.2 | 117.7 | 86.1 |
总计 | 220.1 | 197.6 | 166.6 | 86.1 |
(1)由上表结果可知,该调查研究的名称是{#blank#}1{#/blank#}
可得出的结论是:
a.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blank#}2{#/blank#}
(2)据图分析,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lank#}3{#/blank#}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途径⑤是指{#blank#}4{#/blank#} , 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blank#}5{#/blank#}
(3)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无植被覆盖的光滩上会发生演替,请写出演替{#blank#}6{#/blank#}的概念.
(4)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红树林中某种群的密度发生了变化,种群密度是指{#blank#}7{#/blank#} .其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的变化.
茭白﹣鸭共作系统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茭白田为鸭子提供水域空间以及杂草、水生昆虫等天然饲料,鸭子为茭白田除草、食虫、增肥等,实现鸭和茭白共作生长.为了确定鸭最佳的放养密度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共设4组),实验结果如下表1、表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表1:系统中的氮输入、输出及盈余(kg亩﹣1)
每亩放养鸭的数量/只 | 0 | 20 | 25 | 30 |
氮输入量 | 22.27 | 23.34 | 23.72 | 24.01 |
氮输出量 | 5.00 | 7.11 | 7.86 | 7.97 |
氮盈余量 | 17.27 | 16.32 | 15.86 | 16.04 |
表2:系统中投入成本、产值及经济效益(元亩﹣1)
每亩放养鸭的数量/只 | 0 | 20 | 25 | 30 |
投入成本 | 1687 | 2929 | 3114 | 3280 |
产品产值 | 4220 | 6164 | 6703 | 6818 |
经济效益 | 2533 | 2533 | 3589 | 3538 |
(1)茭白田中所有生物构成{#blank#}1{#/blank#} , 其中鸭属于生态系统中的{#blank#}2{#/blank#}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blank#}3{#/blank#}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茭白田养鸭可以{#blank#}4{#/blank#} .
(3)每年输入茭白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茭白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blank#}5{#/blank#} 、{#blank#}6{#/blank#} .
(4)茭白田每亩放养{#blank#}7{#/blank#} 只鸭更有利于提供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过多的氮盈余会导致{#blank#}8{#/blank#} 等环境问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