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届甘肃嘉峪关一中高三第六次模拟语文试卷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用竹子、木头制造的,是植物性的,,如大米、玉米、小麦和小米等,所以对这些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而且,由于是素食,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不多,香味也不大,所以对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但西方人吃动物性食物较多,,如此才能操控、驾驭食物,如切割动物性食物。而且,由于动物性食物的谷氨酸较多,吃起来比较香, ,因此用金属筷子、刀叉吃饭,会让人感到食物更咸、味道更浓。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①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 ②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 ③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高原鼠兔是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blank#}1{#/blank#}。鼠兔的天敌不仅有陆地凶兽,还有空中猛禽。为此,高原鼠兔除了采用直立吃食的方式以便随时逃跑外,{#blank#}2{#/blank#}。尤其是在冬季到来前储备食物的初期阶段,高原鼠兔对食物的选择表现出更加明显的顺序性。高原鼠兔首先会咬断直立型青草,在此期间,只有当活动范围内直立型的草数量不足时,高原鼠兔才会选择较为低矮的青草。食物诚可贵,{#blank#}3{#/blank#},为了留住可贵的生命,为了确保“高价”的安全,高原鼠兔不会任性。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又叫滴滴涕,1874年奥地利化学家蔡德勒在拜耳教授指导下合成。此后便 , 整整尘封了65年。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宿敌,每年祸及3亿一5亿人口,夺取300万人生命。南非、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使用滴滴涕杀灭蚊子,效果 , 疟疾发生率直线下降。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出版了她历史性的著作《寂静的春天》,( )。美国环境保护局于1972年6月14日签署法令,在美国禁止使用滴滴涕。拿这个 的诺贝尔级化学“宠儿”开刀问斩,骄横的化工界受到极大震慑。
但世界对滴滴涕的不平之鸣也是独一无二的。《寂静的春天》出版后,饱受“以人文激情代替科学依据”的非议。许多研究指出,几十年来地球上几十亿人暴露在大剂量的滴滴涕中,从无一例中毒记录,滴滴涕的毒副作用比许多处方药甚至咖啡还小,有志愿者连续口服滴滴涕2年仍安然无恙。而争论的焦点和核心,是滴滴涕预防疟疾的独特效用。20年中滴滴涕曾从疟疾猖獗中挽救了5亿生命,禁止滴滴涕后已被遏制的疟疾 , 导致每年至少100万人死亡并造成贫穷国家经济崩溃。
关于滴滴涕的一波三折和“马拉松之争”,也许能映射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科学的真伪是非本来就难以判定,再搅进政治、地缘、贫富和文化因素更会成为一团乱麻。
梁代萧统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唐代传奇小说富于想象、虚构,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
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 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后中国古典小说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此时《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①主办方:学校语文组
②活动目标:通过宣传家乡“好人”“好景”,厚植家乡情感,提升综合素养。
③活动方式:任选“好人”“好景”其一,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整理素材,制作一则5分钟以内的微视频。
④活动时间:寒假假期。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