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6.18科学技术的成就(二)一课一练•提技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材料二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表:
1980年 | 5.02亿千克 |
1981年 | 6.70亿千克 |
1982年 | 7.15亿千克 |
材料三 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 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
材料一:
邓稼先的生平大事记(部分)
1950年 | 他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
1958年 | 他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和原子弹的秘密研究工作。 |
1964年 | 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的设计方案。 |
1967年 | 按照“邓(稼先)—于(敏)方案”,最后制成了氢弹,并试爆成功。 |
1986年 | 他临终遗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国家)落得太远......” |
——摘编自易小燕《邓稼先——埋名戈壁28年》等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在全球蔓延,难以遏制。1969年,屠呦呦从整理历代医典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继而研究抗疟疾药物。1971年,她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疾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即后来的青蒿素。1992年,她又研制出双氢青蒿素,疗效为原先的10倍且成本低。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当时,评审委员会委员说:“得益于屠呦呦的研究,过去十年全球疟疾死亡率下降了50%,感染率降低了40%。”
——摘编自刘甲玉《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