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类对生物技术的使用历史悠久,生物技术对人类的生活影响深远.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足迹追寻生物技术的过去,并展望生物技术的未来.
(1)考古证明,早在4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发酵技术.至今,我们仍然利用酒曲发酵酿酒,用霉菌发酵制酱.请你再举例说出一种与我们的饮食有关的发酵技术. .
(2)遗传育种是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它也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生物技术.我国现代育种工作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享誉世界的遗传育种成果是 .
(3)20世纪以来,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细胞和分子水平.图一、图二所表示的现代生物技术分别是 、 ,图三中的动物,基因经过现代生物技术改造,其乳房成为了 .
(4)现代生物技术逐渐进入百姓生活,为食品、医疗等带来了福音,并将继续造福于人类,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中包括 .
A.如果应用于战争,将会带来可怕的灾难
B.转基因食品可能影响人类的健康
C.克隆人可能对人类现有的法律、伦理、道德和观念形成冲击.
如图1所示桑蚕的不同发育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整个过程来看,家蚕的个体发育属于{#blank#}1{#/blank#} 。
(2)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发现,蚕的幼虫有的是黄足的,有的是白足的,这种现象生物学成为{#blank#}2{#/blank#} .黄足蚕结黄茧,白足蚕结白茧.“作茧自缚”这种行为是由{#blank#}3{#/blank#} 决定的。
(3)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选择不同性状的幼蚕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 亲代性状 | 子一代性状 |
1 | 黄足×黄足 | 黄足 |
2 | 黄足×黄足 | 黄足、白足 |
3 | 白足×白足 | 白足 |
则根据组合 {#blank#}4{#/blank#} 可以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blank#}5{#/blank#} 是隐性性状。
(4)为了测定黄足蚕的基因型,从理论上较为合理的方法是:选用{#blank#}6{#/blank#} 与之交配,根据产生后代蚕足的性状即可判断.若产生的后代全是黄足蚕,则该黄足蚕的基因组成(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是{#blank#}7{#/blank#} ;若产生的后代既有黄足蚕又有白足蚕,则该黄足蚕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lank#}8{#/blank#} ,其子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blank#}9{#/blank#} 。
(5)请在图2坐标系内完善2组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不同性状比例的柱状图{#blank#}10{#/blank#} 。
(6)2008年,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blank#}11{#/blank#} ,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blank#}12{#/blank#}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