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19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次数 |
物休重 G/N |
物体上升的高度h/m |
拉力F/N |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3 |
0.1 |
2 |
0.2 |
75 |
2 |
3 |
0.1 |
2 |
0.3 |
实验 次数 | 物重 G/N | 物体上升的距离h/cm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N |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cm | 机械 效率η |
1 | 3 | 10 | 1.6 | 30 | 62.5% |
2 | 3 | 10 | 2 | 30 | 50% |
3 | 3 | 10 | 2.5 | 30 |
①使用动滑轮能否省功?
②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钩码 重/N | 钩码上升的距离/m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 弹簧测力计 移动距离/m | W有用功/J | 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0.10 | 0.6 | 0.20 | 0.10 | 0.12 | 83.33 |
2 | 0.15 | 1.1 | 0.30 | 0.30 | 0.33 | 90.91 |
3 | 0.20 | 1.6 | 0.40 | 0.60 | 0.64 |
实验次数 | 物体重力/N | 提升高度/m | 拉力/N | 绳端移动的距离/m | 机械效率 |
1 | 3 | 0.1 | 2.0 | 0.3 | 50.0% |
2 | 6 | 0.1 | ① | 0.3 | ② |
(1)实验中要沿{#blank#}1{#/blank#}方向,向上{#blank#}2{#/blank#}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升高;
(2)表格中①处数据为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示数为{#blank#}3{#/blank#}N,表格中②处数据应为{#blank#}4{#/blank#}%;
(3)根据实验次数1、2初步得到结论: 同一滑轮组,{#blank#}5{#/blank#},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增大;
(4)如图丙所示,将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blank#}6{#/blank#}(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次数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绳端拉力F/N | 绳端移动距离s/m |
1 | 1.0 | 10 | 1.1 | 20 |
2 | 2.0 | 10 | 1.7 | 20 |
3 | 3.0 | 10 | 2.3 | 20 |
(1)实验时,用手竖直向上{#blank#}1{#/blank#}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实验中所用动滑轮的重力一定小于{#blank#}2{#/blank#}N;
(3)第①次实验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blank#}3{#/blank#}(保留一位小数);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blank#}4{#/blank#}(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在某一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不是沿竖直向上拉,而是斜向上拉,其他条件不变,拉力将{#blank#}5{#/blank#},机械效率将{#blank#}6{#/blank#}(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小明计算出每一组总功与有用功和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的差值W=W总-W有-W轮 ,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重物的重力越大,差值W{#blank#}7{#/blank#}(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