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阜阳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唐朝时期的社会历史,以“宋元时期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为主题,制作了一期板报,请你也起参与进来!

任务一:(看疆城——从分裂走向统一)

任务二:(析政局——战争与和平交织)

内容一岳飞《满江红》

内容一宋夏议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据史书记载。签订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宋夏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任务三:(探经济——现代因素已萌芽)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摘编自(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任务四:(辨是非——矛盾言论析观点)

(1)、上面是宋元时期民族政权演变的示意图,请将其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

依据示意图内容概括这时期政局的主要特点。

(2)、内容一中的“胡虏”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内容二反映了宋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其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出现的“纸钞"有哪些?“(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一些学者在观察了上图后指出,元朝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民族的交融提供了条件;但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的名句,我们耳熟能详,其抗元义举也为后世所称颂。你认为学者们的上述观点存在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任务五(取经验——学以致用促发展)

(5)、通过以上对社会历史的探究,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举一反三

项目式探究学习任务

某校九年级学习小组围绕“城市的发展变迁”展开探究学习,邀请你共同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城市的兴起,与地理位置、交通情况、经济状况、军事地位、政府政策、文化宗教等资源密切相关;城市的发展,能反映怎样的时代特征和演变规律?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探究学习任务一:【从中国古城认识功能】

中国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一,伴随汉代对外开放的展开,中国的城市也开始走世界到唐代城市规模愈加扩大。

材料一:

该城规模宏大、建筑精美。

当时全国愈60万军队,驻扎于此城郊约16万人,城内禁军约3 万人。

有来自各地边疆少数民族乃至日本、新罗、阿拉伯帝国等国的使者、僧侣和学者,也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商旅。

(1)材料所描绘的城市代表,可以体现出城市有哪些功能?

探究学习任务二:【从中外对比探究特色】

相近时期东西方城市发展状况对比:

材料二:

时期

图 片 资 料

文 字 资料

10 -14世纪

10世纪开始中世纪欧洲城市重新兴起。新兴城市属封建领主领地,领主经常干涉盘剥市民经济活动,同行业之间也有恶性竞争。——薛寅《简明世界史读本》

马刺业从业人员每日工作时间应从日出开始,直至新门外圣墓教堂鸣熄灯钟时为止,不得延长——任何从事本行业之人,若非本城之自由人即不得在本城——开设店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入宋以后,各种商业新气象扑面而来: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比比皆是;在铜钱铁钱和白银货币普遍使用的同时,能够解决金属货币运输成本和运输风险的新货币应运而生;宋政府设市舶司管理港口一概事务,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在宋代出现。

——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探究以下问题:

(2)依据图片和文字资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过程中,面对各种问题,城市市民阶层建立起一种组织,这种组织对城市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3)依据图片和文字资料概括:宋代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探究学习任务三:【从发展演进折射社会影响力】

相近时期东西方城市发展状况对比:

材料三:

时期

图 片 资 料

文 字 资 料

18 -19世纪

曼彻斯特原本是英国西北部一个小村落,16世纪开始出现纺织业,1798年已有近50个纱厂,大多数都使用蒸汽机。1835 年曼彻斯特聚集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绝大部分的工厂和工人。到1871年到处工厂烟囱林立,灰雾弥漫,层层烟雾把树干染成灰色。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清朝前期,多次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清廷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史料展》


1853年美国黑船叩开日本国门,横滨成为最早开放的港口。之后出现了融合西方与东方元素的博物馆、艺术展、音乐厅;国际餐厅里提供各种美食,如拉面、汉堡、咖喱饭和海鲜等。一些“冒险投机商”纷纷前来投资,开办工厂、银行、商场。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兴建完成。

——郑祖安《上海与横滨的开埠和都市的形成》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海禁和广州一口通商反映出清廷实行的对外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横滨的变化体现日本正经历什么变革? 对日本社会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探究学习任务四:【从历史变迁放眼未来】

材料四:历史学家翦伯赞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摘自2005 年《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你认为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哪些问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