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

    ①智能机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类吗?2016年3月15曰,围棋“人机大战”第五场,“阿尔法围棋”以四比一的比分击败世界顶尖围棋高手九段李世石,这更澈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②的确,如果按照因定的程序进行预算,人脑的确赶不上人工智能。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围棋,都是可以完全程序化的一种运动。如果我们问“阿尔法”个简单的问题:“你赢了比寨开心吗?”它就不能像人一样笑着回答,因为它并不其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范围之外的问题。

    ③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严格的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显然,执行指令与处理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构造来制造仿生有能机器,当然,要制进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脑是世界上已知的复杂,神奇的“自动化机器”,人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些突触相互交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万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⑤也就是说,仿生机器人需要拥有100亿个可以立运算的处理器,并具有100万亿个信息中转器。无论是制造原件还是整合这些元件,都是一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处理器及信息中转机要制成不同的类型,要完成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才能把每个处理器做的像神经细胞那么小,它还要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对仿生机器人各个器件排列顺序的编程。

    ⑥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类某些性能更先进的机器。因此,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样仅仅需要模仿某个脑区就可以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可以强化某些功能,制造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电脑。

(1)、读全文,说说智能机器人与人有哪些区别。
(2)、文章第四段划线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章第⑤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在关注了“人机大战”李世石输给“阿尔法围棋”的新闻后,同学们很是担忧:人类智慧会被人工智能彻底打败吗?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劝勉同学们要对智能机器的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无人机,有前途

    ①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

    ②“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或有车载计算机完全和间歇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我们熟悉的无人机,通常指的是携带载荷飞行的无人机。完全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有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

    ③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旋翼的直升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大,抗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讯巡航、航拍等工作。直升飞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

    ④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的任务——即“Dull”(枯燥)“Dirt”(脏)“Dangerous”(危险)的任务。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讯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力好伙伴”;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

    ⑤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1000多种,基于预测的国际数据以及对我国市场的乐观预判,到2020年,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有430万架,另有270万架用于商业目的,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市场约占7%,民用无人机市场约占93%。

    ⑥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无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持续演进,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正在加速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以及深入赋能传统行业成为重点。2021年4月,工信部支持创建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成都等第二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科技部支持建设多个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陆续批复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等15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追求技术创新、聚焦工程实践、确保可信安全逐渐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站在“十四五”的开端,我们期待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改善,人工智能产业及应用能在下一个五年内蓬勃且健康地发展。

(摘编自《人民邮电报》)

材料二:

人工智能成为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新引擎。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重构语言服务的供求关系、服务模式和服务效能,催生新需求、新供给、新应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引发语言服务行业的结构变革。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成为语言服务行业转型和升级的新质生产力,成为改进传统语言服务劳动密集、生产效率低、附加值低、创新不足等问题的推动力。随着社会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服务行业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大语古模型、神经机器翻译、云翻译、语料库、字符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服务产业应用广泛。

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服务产业的应用呈现自动化、智能化、国际化趋势。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语言服务流程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语言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人工智能技术跨越时间和地域限制,覆盖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使语言服务企业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拓宽市场范围。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翻译行业的业态、模式、服务。语言服务产业需要把握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技术变革的冲击挑战,主动拥抱技术、学习技术、研究技术、应用技术和发展技术,以驱动和赋能语言服务产业结构升级与服务创新。

(摘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数千年来,艺术在精神层面的想象和创造是由人脑来完成的,在物质层面则主要依靠手和脑的协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极大地改变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工作方式,绘图软件的广泛使用,也对挪用艺术和后现代的图像语言起到了极大助推作用。不过,这些技术的进步充其量也就是工具意义上的革命,是物质层面的革新。

在传统的训练和创作体系中,为了达到既定的艺术效果,艺术家必须执着于技巧的训练与完善。然而。AI已经使许多艺术效果不必经由技巧训练便可达成。建立在习得的经验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对人工智能来讲,就是一个数据、运算和生成的问题。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电脑实实在在地开始向人类的想象力、审美和情感层面延伸,在音乐、美术、设计、电影等广泛的艺术创造领域发挥过去只能由人发挥的作用。如果我们承认艺术家对于艺术创造的主体性价值,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创造的主体就将由“人”变为“人和高度智能化的拟人”的结合,那么创造艺术的艺术家又是谁呢?

(摘编自《光明日报》)

在“看奥运,学语文”的活动中,小语搜集了湖北籍奥运冠军郑钦文的新闻,阅读新闻,从以下两个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

当地时间8月3日,在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中,21岁的郑钦文以6∶2、6∶3战胜克罗地亚队选手维基奇,夺得金牌。这是继李婷/孙甜甜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得女双冠军后,中国网球项目收获的又一枚奥运金牌,也是中国队首枚奥运会网球单打金牌。

2002年,郑钦文出生于湖北十堰,6岁开始练习网球。2019年,她在法网和美网青少年组女单比赛中闯入四强,青少年时期的最高世界排名为第六位。进入成人赛场后,郑钦文一步一个脚印,从低级别赛事打起,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世界排名。

“年轻人就要勇敢闯荡,为梦想而奋斗。”郑钦文说。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她的世界排名一路跃升: 从2019年底的第649位, 到2020年底的第324位、2021 年底的第143位, 再到2022年底的第二十五位。2022年,她被国际女子职业网联(WTA) 评选为年度最佳新人,2023年她在意大利巴勒莫公开赛和郑州网球公开赛上捧起了两个巡回赛冠军,并摘得亚运会金牌,锁定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2024年澳网,郑钦文获得女单亚军,职业生涯最高排名来到第七位。

——《人民日报:创造历史 网球女单郑钦文夺冠》

任务一:根据以上新闻材料,为奥运冠军郑钦文写一则颁奖词。

任务二:郑钦文说:“年轻人就要勇敢闯荡,为梦想而奋斗”,她用青春书写精彩华章,青春是人生最热烈的诗篇,请你以“青春”为主题,写一首小诗。(不少于4行,如果超过4行,诗行之间请用“/”标识)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毒的动物为什么自己不中毒

①自然界身怀剧毒的动物很多,如箭毒蛙、水母、蝾螈、毒蛇等,毒素是它们保护自己或者捕获猎物的武器。那么,这些动物是如何避免被自己的毒素所伤害呢?它们有两种避毒策略:一是隔离存放,二是进化出抗毒性能。

②射炮步甲、水母和毒蛇都采用第一种策略。在射炮步甲体内,有两个分别独立的腔室,各盛放着一种化学物质。当甲虫受到威胁时,两个腔室的阀门同时打开,两种化学物质喷出并结合在一起,瞬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高温喷雾。水母身体中有刺细胞,把毒液安全地包裹在刺细胞里的刺丝囊中,刺丝囊发射刺丝,将毒液注入猎物或捕食者体内。而毒蛇则把毒液储存在头部的一个隔间中,这个隔间只有一个出口——牙齿,当它咬住猎物时,毒液从牙齿流入猎物的身体中。

③毒蛇也采用第二种避毒策略:自带生化抗性。例如,响尾蛇就会制造特殊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与血液中的毒素结合,消除毒性。箭毒蛙是剧毒之王,有的箭毒蛙一只所含有的毒素可以致10个成年人死亡。它们的毒素并非自己产生的,而是来自它们猎食的小型动物,如螨虫、蚂蚁。这些动物体内含有一种叫“生物碱”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箭毒蛙体内累积,并在它捕猎时释放到猎物体内。那么,为什么箭毒蛙不会中生物碱的毒呢?我们可以把生物碱能影响的生物分子想成一个锁,而生物碱是一把钥匙,当用这把钥匙开锁时。会启动一连串的生化反应,导致生物体瘫痪、休克,最终死亡。但是,如果你换了一把锁,原来的钥匙也就失去了作用,而箭毒蛙就是自身的基因发生了改变,相当于换了锁。以至于生物碱无法开启以上的生化反应过程。

(选编自《百科新说》,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