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菏泽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2月份自测试卷
明清时期,那些在小说中同情、肯定商贾的文人往往有着科场失意、沉沦下层的特殊经历,多数居庙堂之高的士大夫、处江湖之远的真隐士仍在诗文中表现出轻商贱商的固有观念。这反映当时(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社会
B、
社会等级秩序在不断强化
C、
小说因其适应没落文人需求而盛行
D、
传统文人阶层的观念分化
举一反三
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 )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我国古代文学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体现出逐渐平民化和通俗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对明清书法评述道:由于统治者对书道有所偏颇,所以行草之发展“几越唐宋”,而篆隶八分却无一名家。据此可得出( )
明清时期,我国戏曲总类丰富多彩,除“国粹”京剧外,还有流行于江浙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等,这表明当时( )
明代小说集“三言二拍”的两百个故事中,超过三分之一取材于商人,《喻世明言》中引用了“一品官,二品贾”的新谚语,《二刻拍案惊奇》中有“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河南省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1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9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