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九次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基础科学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达到很高水平,也产生了相当出色的基础科学家。刘徽作《九章算术注》、祖冲之父子计算圆周率和球体积、《孙子算经》的剩余定理等,都是杰出的数学成就。但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对“定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这些方面的进一步探究。

材料二:我国目前科技发展的最短板在于“基础研究”。我国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研究积累薄弱等客观

原因,一直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但更为重要的差距在认识层面。很多人经常问“基础科学看起来离我们生活非常远,好像没什么实际用处”。从科学史的角度分析,基础科学研究一般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出成果慢。大量的基础科研成果是为构建科学知识体系而生,并非为了立竿见影的实用,但经过较长的时间跨度后,会被发现应用空间并造福人类。“基础研究是‘无用之用’,它在构建科学知识体系方面十分关键,只重视‘有用之用’,而无视‘无用之用’,是不可能成为科技强国的。”在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看来,科学知识体系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其中“无用之用”科学体系的构建,其本身就是一种“用”。

(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探究这一特点是如何制约我国基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无用之用”理念是如何影响人们认识和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
(3)、全面提高基础科学研究水平,需要注重哲学滋养。请就如何提高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