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九次考试试卷

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苏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行过三次公债。1932年6月革命战争短期公债60万元,同年12月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120万元,1933年7月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据此可知,这些公债的发行(   )
A、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B、成为苏区的主要财政来源 C、抵制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D、加重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7年7月,随着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之后,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政策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着,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上地所有制。但到了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路线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钢》,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建国后,党和政府继续推进这一政策,使亿万农民分到了土地,真正实现了孙中山“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953年到1956年底,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后,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由此步入了长期的土地公有制时代。

——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0世纪以来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后来他对张国焘说:“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三:毛泽东思想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主要是回答和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新中国的建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是,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后,如何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摘编自张开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