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加线字词。
①私作群鹤舞空   拟:
②项为之       强:
一癞蛤蟆也     盖:
察秋毫       明:
⑤以土砾凸者为    丘:

(2)、加线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向   昂首观 B、徐喷烟    丛草为林 C、又留蚊素帐中     土墙凹凸处 D、拔山倒树来舌一吐    二虫尽为所吞
(3)、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4)、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是什么?说说作者的童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趣事?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汉王乃发使使彭越。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红花衣和日记本
                                                                                                            残雪
      ①我们家里小孩多,布票远远不够用,母亲就买回一大匹极便宜的粗麻布给我们做衣服。衣服做好后,男孩子的全部用染料染成黑色,只有我的那一套没有染。我记得裤子是紫色的底子上起花朵,上衣是大红底子起绿小叶。我一点都不喜欢这种色彩搭配,觉得怪扎眼的,难看死了。可是没有别的衣服,只能穿它们。我穿着这身衣服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马上就听到了议论,“乡下人……”女孩们说。

②有一个长得像洋娃娃的同学还特地到我跟前来问:“你怎么穿这种衣服啊?”我答不出,我的脸发烧,恨不得钻进地里去。,大家都不愿和我玩游戏,嫌我土里土气。不过毕竟是孩子,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她们就忘了这事,又和我玩起来了。当然,我知道她们当中有几个是从心里瞧不起我的。想想看,一个瘦小的女孩,脸色苍白,穿着那种母亲用手工赶制的,硬邦邦红彤彤的大花衣,同样硬邦邦的紫色花裤子,那会是什么样子,当然土得掉渣了。我是不敢同人比穿的,我的最大愿望是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一来我瘦骨伶仃,穿衣服撑不起;二来我的所有衣服全是便宣布,母亲粗针大线缝制的,上不得台面。
③尽管样子难看,尽管从来出不了风头,尽管老师也因为我的“出身”看我时带着异样的眼神,我却并不消沉。现在回想起这事来有点怪,或许是我体内超出常人的活力给了我某种自信?我总是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从来没有一刻消沉过。荡秋千我能荡得最高,短跑我能跑得最快,作文我能写得最好,算术总是第一。当然我做这些事也远比别人认真,付出也比别人要多。
④老师让我们每天写日记,交给他批改。他要求我们每个人买一个正式的日记本,外面有塑料壳的那种。那时的塑料是很贵的,是时髦的东西。星期六,父亲带我上街去买本子。我们来到百货店的文具柜,我看 中了柜里的好几种,红的、黄的、有花儿的,我激动得一颗心在胸膛里“怦怦”直跳。可是他叫营业员拿出来翻了翻,又退回去了,说:“太贵了。”我大失所望。后来去了第二家,又看了一通,父亲还是说:“太贵了。”这时我已经很不高兴了,但还抱着希望。第三家是大百货公司,里头什么日记本都有,我看得眼花缭乱。我觉得那本鹅黄色的,厚厚的最合我意。我眼巴巴地看父亲和营业员商量了很久,最后,父亲居然叫营业员拿出一个墨绿色的,马粪纸的外壳,然后再要了一个小小的写字本,将那简易写字本往马粪纸的外壳里头一套,说:“好!这不就是日记本了吗?”我站在那儿,眼泪几乎就要夺眶而出!我脑海里不断地出现同学们那些花花绿绿的塑料壳的日记本,委屈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⑤于是我就在这个一半马粪纸一半漆布做成外壳的日记本上写日记了。我的字迹端端正正,我几乎每隔几天就发誓,我要努力锻炼自己, 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当老师将全班同学的日记本放在讲台上时,我看见我的墨绿色的小本子缩在那一堆花花绿绿的豪华本里头,那么不起眼,那么让人害臊!
⑥当我长大后,再去看父亲给我买的日记本时,就发现了他深藏的一番苦心。本子的纸张十分好,根本不是低档货;而墨绿色的外壳更是大方朴素,很有格调,确实比那些塑料壳本本好看多了。我那个时候看不出,是因为我还没修炼到他那个份上吧。啊,那种压抑,不是于无形中打掉了我身上的轻浮之气吗?回想这一生,的确从未真正轻浮过,主要还是得益于“老谋深算”的父亲的 影响吧。
⑦母亲让我穿难看的红花衣是为了省钱,以维持家庭的收支平衡,父亲给我挑日记本则是于无言中教会我什么是朴素之美。那一次的委屈刻骨铭心,是不是就因为这,我的小说里头才从来容不得花哨的形容词,也容不得轻浮呢?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乙】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贵重③,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④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⑤是山,禽兽善行⑥,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⑦,即为灭火。

                                                                                                                                                                                         (选自刘义庆《宣验记》)

     【注释】①集:栖息。②辄:总是。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④濡羽:沾湿羽毛。⑤侨居:寄居,寄住。⑥善行:行为善良。⑦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A)。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 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

东海徐公君猷 , 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每岁之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

公既去郡,寺僧继连请名。子瞻之曰“遗爱”。时谷自蜀来客于子瞻因子瞻以见公。公命谷记之。谷愚朴羁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之言,质之于子瞻,以为之记。

(节选自苏轼《遗爱亭记》)

【注释】①何武:字君公,西汉名臣,为人贤良方正,为官秉公执法,政绩显著。②徐公君献:徐君猷,当时黄州的知州,苏轼的好友。③啸咏:犹歌咏。④继连:僧人名。⑤谷:即巢谷,字元修,苏轼同乡人,此行来探访苏轼。

活动三 名人的爱国传统——古诗文阅读

材料一:

辛弃疾列传

辛弃疾, 字幼安, 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一年, 耿京聚兵山东, 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 弃疾为掌书记 ,  即劝京决策归。僧义端者, 喜谈兵, 弃疾与之游, 后僧投耿京,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斩弃疾。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孝乾道六年, 孝宗锐意恢复, 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持论劲直, 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 言逆顺之理, 消长之势, 技之短,地之要害, 甚。朝臣以讲和方定, 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 出知滁州。

淳熙七年, 盗连起湖湘, 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田野之民, 郡以聚敛害之 ,  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 而贪吏迫使为盗, 今年剿除, 明年划荡, 譬之木焉, 日刻月削, 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 讲求盗之术, 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一生主战, 力图恢复河山。然多为议和所阻, 且历任多文职, 又常赋闲于家, 不由感慨:“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有删改)

【注释】①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②聚敛:敛取赋税。③科率:官府于民间定额征购物资。

材料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此词作于辛弃疾被贬、闲居江西之时。陈同甫: 南宋爱国文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②八百里分麾下炙: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③五十弦:泛指乐器。④的卢:战马。⑤天下事: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