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脚步声(节选)
                                                                                                                                  陆文夫
        ①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②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③“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④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⑤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
                                                                                                                                                                                                 (摘自《北京文学》)
        [注释]:①剪径:旧时指拦路抢劫。  ②塾师:指旧时的私塾先生。

(1)、“闻鸡起舞”典出《晋书》,说的是祖逖早起舞剑的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其含义是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第三节画横线句子的含义。(10字以内)

(3)、文中写了作者少年时和现在两次被自己的脚步声惊吓。根据下面提示,具体分析这两次的“怕”有何不同。
① “怕” 的对象不同:                                                
②“怕” 的程度不同:                                                
③“怕” 的感悟不同:                                               

(4)、文中第一节文字写湖畔山林的寂静,第五节文字侧写城市的“喧嚣”“轰鸣”,这是怎样的写法?这样来写有何用意?
写法是                ;用意是:                

(5)、文末画波浪线句中的“你”指的是谁?其中“从哪里来”说的是过去,“在何处”说的是现在,“走向何处”则指向未来,将这三点贯连起来,你认为作者的所谓“走”路,指的是什么?
“你”指的是                                                       
“走”路,指的是                                               

举一反三
读下列短文,答题。

                                                                                                       花开半时偏妍
       ①相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是令人遗憾的一种缺失,然而,“半”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妙的境界?
       ②你一定懂“泰极而否”的道理,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      
       ③花开半时偏妍,人生中,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半”中隐美的道理。爬山的过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觉最好。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一旦爬到了山顶,一切景色尽收眼底时,反而会有一丝失落感隐隐而生。
       ⑤“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众所周知,绘画中描摹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不是什么难事,要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和思维等入画,就不那么容易了。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留白的经典之作。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运用“半”的智慧,成就艺术留白,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
      ⑥“半”,还可理解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把事情做得太过,留有回旋余地的“半”,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开启了一扇门。“半”,是一种宽阔的胸襟!
      ⑦李密蓭诗云: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⑧愿我们知晓“半”的道理,掌握“半”的艺术,达到“半”的修养,无边受用“半”的恩赐与智慧。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惜春小札
                                                                                                      李国文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云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牧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这是对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有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命之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涵着前所未有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

阅读《丈量幸福的尺寸》,回答下列各题。

丈量幸福的尺寸

       ①4岁的时候,你会为得到一颗糖果而快乐;14岁的时候,你会为某次考试得了全班第一而兴奋;24岁的时候,你会为迎接新的挑战而狂喜……而在此之后,一个人生命力的分水岭已开始隐隐呈现,要体验到幸福感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艰难。“获得”或“占有”的毒瘾更大了,不再是个轻易就会满足的孩子。

       ②我们用什么来丈量幸福的尺寸?该到哪里去寻找幸福的配方?

       ③人们总是习惯把希望寄托在攫取的行动上。更多的财富,更好的房子,更高的地位,更大的名声。似乎只有这些才能见证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让自己感觉更安全,更强大。但占有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占有本身总在刺激和催生新的欲望。因此只会用外物来丈量幸福感的人常常陷身于一种矛盾之中,拥有越多,幸福反而越少。

       ④也有些人,把希望寄托在了错误的地方。蒲松龄一生没有走出科场失意的阴影,也许他自己都不曾料到,令他名垂后世的恰是功名之外的谈鬼说狐、嬉笑怒骂;班超终于放弃了笔砚间平稳而无趣的生活,才有了那令无数后世热血男儿神往的建功异域,封侯万里。(一)由于希望放错了位置,前者一生与幸福无缘;由于找准了方向,后者终于与幸福握手

       ⑤幸福是无法计量的,也不存在一个现成的配方,没有一个公式或程序可以算出幸福的总值。物的叠加和累积有时候非但毫无意义,甚至会成为幸福的负数。你可以说一个开着宝马车的人比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人更神气,但你不能说前者比后者更快乐。宝马车可以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机械动力,但驾车的人未必拥有生命的切实推进感。

       ⑥如果一定需要找到什么“幸福指数”,那么唯一可能的答案就是:爱,自由,创造。只有这几个本质性的关键词才能丈量幸福,能够诠释真正的快乐。它们也就意味着那样的感觉:相逢的欣喜,飞翔的快慰,审美的沉醉。

       ⑦幸福的尺寸本是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的。这正像脚上的鞋,穿着合适也就可以了。(二)童年的尺寸是一颗糖果的甜蜜,少年的尺寸是一次收获的快乐。青年的尺寸是一份创造的惊喜。在此之后,你的脚丫已经不再长大,你的鞋子尺码已经固定,所以,请学会丈量幸福,拥有一颗充满爱、充满自由、充满创造的心吧!因为,“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幸福,都是因为超出了自己双脚所占的地面尺寸”。

(选文有改动)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我就是它使人亲近

    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有的从头至尾都是第一人称,有的部分使用第一人称,这是依据节目内容而设置的。第一人称贯穿全片起到了串联作用,部分使用增强了故事张力。在《出走的母狮》中,母狮曼雅丽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新狮王杀死,带着它们离家出走,曼雅丽的心理活动是以第一人称呈现的,“我要保护我的孩子!”在自己身负重伤,眼看着孩子们走入新狮王有可能出没的地区,她拼命呼叫“孩子们回来,那里危险”。虽然第一人称使用量不大,但是这种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展示出来·更拉近了观众和动物的情感距离。会让观众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无私。第一人称视角的讲述更加精准,更有代入感。

    另外,赋予动物名字使观众有亲切感。塔姆、纽基。就像在呼唤着我们的亲人。亲人身上发生的事情怎能不让人牵挂?雌狮塔姆独自养育孩子,多少观众为它担心;雌虎希塔为了让孩子自立自己选择离开,多少观众为它点赞……

    多样处理唤起爱心

    开端真情满满。“我们经常认为掠食者活得轻松自在,其实并非如此。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时而伤感,时而动人。以狮子为例,所有人都认为它是完美的杀手。在非洲某些地方,它们必须依靠奇迹才能生存。”看了《掠食动物生存战一暴露》的开端,人们会对狮子产生一丝同情,狮子生存也不易。制作者在节目中就是要传达自然界的动物生存的艰辛,以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

    结尾饱含深情。很多时候,影片的结尾是中心思想所在,制作人在此时表达的情感会更加浓烈。

    细节体现温暖。有温度、有情感是节目整体把握的基调,它在节目中始终如一,它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不用直白词汇、偏见词汇、歧视词汇。自然界中动物样子各异,都是大自然的作品。——节选自《(动物世界):将情感落在每一个字上》

【材料二】对小熊来说,他们花在洞穴中的时间越多,他们对未来无情的北极捕食者生活的准备也就越充分。但当他们依靠母亲的乳汁一天天的强壮起来时,母熊却因为无法捕食而日渐消瘦。很快她变不得不离开这个庇护所,去进行一次狩猎了。

    从北极熊一家真正的走出洞穴起,已经过去十天了,母熊再也无法忍受饥饿了。小熊们已经长的更为强壮了,并能在雪地上自如的活动,尽管偶尔还会掉回洞中。他们紧紧的跟着母亲,准备再在家门口散一次步。然而事实上,他们永远都不会再回到这个温暖的家了。从现在起,只有他们的母亲会站在他们的身旁,陪伴他们面对北冰洋上危险的生活了。一一《动物世界》解说词

【材料三】赵忠祥的声音和画面融合在了一起,让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是同步反应的,给人一种非常统一的感觉。赵忠祥曾经说过:他总是尝试让自己尽量保持平静,尽可能的去接近一个自然的状态,过滤掉所有尘世的烦恼。尽量还原那些动物在大自然中随意的、无拘无束的状态。所以在看《动物世界》的时候,观众们总能从画面之外听到更多的东西。那些超越画面的东西就是赵忠祥录音带来的魔力!赵忠祥录音给予了画面更多的艺术感染力。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配音当中。

 阅读理解

令人敬畏的生命

①在我儿时的印象中,每当大雪皑皑的日子,二叔总是不畏严寒,顶风冒雪地奔赴田野,去下套子。他知道大雪天,野兔为了生存,依然会不辞劳苦地出来觅食。他来到田埂上,寻找雪地上兔子那梅花瓣似的脚印。根据这些脚印,他就能大体判断出这只兔子的活动范围,然后在这范围内下套子。

②套子是铁夹子做的。二叔将铁夹子撑开,用绳索牢牢地固定在一棵树上;倘若没有树,他就会打一根坚固的木桩,将其固定在木桩上。只要兔子碰到铁夹子,它就会自动合上,威力巨大。人若误碰,手碰手被夹,脚碰脚被夹,非残即伤,而且伤的往往是骨头,惨烈而痛彻肺腑。

③在平常的日子里,怕误伤了人,二叔很少下这种套子。可是下雪天情形就不一样了,田间地头冰雪覆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二叔这才敢下套子,而且会插根长长的东西,如小棍、树枝一类在旁边,提醒着那些一旦光顾的人注意。

④一次,我尾随着他,见他根据雪地上兔子的脚印,很是干净利索地完成了一系列下套子的动作。整个过程中,他都叫我站得远远的,怕我人小懵懂,误踩了“雷区”。这时的二叔,望着银白的田野,嘴角扬着笑,眼里闪着希望的光芒。

⑤无瑕而晶莹的大雪世界,对于兔子这些小动物来说,却是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危机。猎捕它们的人会不失时机地下手,毫不手软。

⑥回家的路上,我问二叔:“什么时候再来?”二叔说:“明天早晨,而且得早早地来!万一夜里狡兔撞到夹子上,它会拼命地挣扎,会逃掉!”“那可得带上我!”我迫不及待地说着。“行!”

⑦第二天早晨,天刚清亮,二叔就来叫醒了我。我匆忙地穿戴好冬日里笨拙的行头,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才和拿着一只空蛇皮袋的二叔一起,向着昨日下套子的野外走去。

⑧我们出了村庄,不多久就接近了昨日下套子的田间地头,隔着一段距离,就发现有一只硕大的灰色兔子中套了!它被绳索牢牢地牵制住,不停地东奔西突,想挣脱逃跑!

⑨我们惊喜地发出欢呼声,同时加快了脚步。

⑩兔子似乎也发现了我们,感到危机正在一步步地逼近,它变得急躁而不安起来,加快了挣脱的力度与频率。在我们离它只有几步之遥的时候,它终于挣脱了,而且是凄惨地挣脱:它留下了一只血淋淋的腿在铁夹子上,这才一颠一簸地跑了,跑得极慢、极慢……是带着极度的痛楚吧?是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吧?

⑪兔子一心想摆脱人类的束缚与威胁这一幕震撼了我,也刺痛了我一颗少年的心。可怜的兔子,一定在大雪纷飞的夜里经历了无数次受伤后的挣扎与煎熬,求生与向往田野的信念却一直在支撑着它面对苦难!

⑫兔子,你这只血性、刚强的兔子,告诉我,是不是?

⑬二叔没去追它,大概也动了恻隐之心吧?如果他去追这只落荒而逃且受了伤的兔子,那是很容易追到的。

⑭我们默默地注视着,在我们昨天下套子的这片雪地上,留下了无数兔子带血的脚印,像朵朵红梅撒落在白雪地上,醒目、耀眼,令人对自然界的生物萌生出无限的敬畏。

⑮二叔什么话也没说,解开铁夹子上的绳索,提起铁夹子,小心翼翼地拿下那只血肉模糊的兔腿,轻轻地放在雪褥上,像怕弄痛兔子似的,然后将带血的铁夹子装进了手中的蛇皮袋子,神情凝重地带着我回了家。

⑯以后的日子里,一直没见二叔再用过他的铁夹子,也再没见他逮过一只兔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