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明察秋毫(               )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             )   
③项为之     (                    )     (4) 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  

(2)、翻译句子。
私拟作群鹤舞空。

(3)、[甲]、[乙]两段文字均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但各有侧重。甲段通过描写表现了儿童                                 、                 的童趣。(要求:至少写出三个方面)乙段通过对话表现了儿童                             、的特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材料二:

交友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 , 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更问以审之,宜无所失矣。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之,不可荏苒渐习,自趋小人之城。如此,则虽有贤师长,亦无救拔自家处矣。

(节选自《朱子家训》)

【注释】①攻:指责,抨击。②亵狎(xiè xiá):轻佻玩忽。③矫革:娇正、革除。④荏苒:时间渐进,推移。⑤拔:挽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