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完成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 ,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B、《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C、《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D、《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3)、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①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②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③孔子认为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

(5)、你能从《论语》十二章找出两个成语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被遗忘的稻草
        ①那码得整整齐齐的一垛稻草被人遗忘了,堆在田埂上,像一只浇了冰后丢在堤岸上的桶。收完了谷,那堆在田里的捆捆稻草就被人们拖回家去,垫栏或者喂牛,灶里的湿柴燃不着时,也会抽一把塞进去,然后哄的一声蹿出火苗——但是这一垛稻草却被人们遗忘在田埂上了。或许是一板车拖不下了,那板车上的稻草已经装得像一座山。人们预备着过几日再来将这些稻草挑回去。
        ②但是那块田已耕好,油菜也栽上了,人们该忙的已经忙完,那一垛稻草却仍然堆在田埂上。
        ③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也抹在这一垛稻草上,于是那枯黄的稻草透出一层明黄,像已经熟透了的季节。耕牛从田埂上一路啃食而来,这一垛稻草就会兴奋地在微风中颤动她的枯草,似蜻蜓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那耕牛的嘴一路啃来,对着那颤栗的稻草望也不望,因为堤旁地上的黄草比她有汁浆。
        ④田里的油菜栽上了,又一天天地生长,枯瘦的油菜叶渐渐丰腴而肥硕,田里的草也长了出来。终于盼来人们到田里为油菜除草——说不定人们会发现这一垛被遗忘的稻草。人们歇息时,会从稻草堆上抽一把稻草垫在堤上,坐下来抽一根烟,或者吃着送到田里的午饭,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还有一垛稻草!”稻草便会为人们记起她而高兴,垫在堤上的稻草会咔咔作响,让人们垫坐得更舒适一些。然而人们留下一些烟灰,撒下几粒米饭,散着一团稻草,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
        ⑤那一垛稻草已为人所遗忘。风吹,雨淋,金黄的稻草渐渐变得灰白。夜降的霜突然而至,那堆稻草仿佛一夜间白了须眉。
        ⑥无遮无拦的稻草,就在田埂上腐烂。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一场大雪,欲将大地履如平地。然而那一堆尚未被消磨尽的稻草,却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如一颗不屈的心,欲破雪而出。
        ⑦冰雪消融,堤土长出了如针的新草。春天到了,田野还是一片淡青色,但在那堆着稻草的地方,腐草中已伸出了一朵油菜花,像一只金色的喇叭,高高地昂向天空,报晓这春天的到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