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综合性学习。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用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汉字周”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学校请你为这次活动周设计活动项目,你认为应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出两项。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对材料探究的结论。
材料一: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练习写汉字,有利于感受传统文化的血脉;写一手好字,不但便于与人交流,还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
材 料二:目前,中国99%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开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 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据某地对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份试卷中,有6份识别不出答卷学生 的名字;抽查10本作文本,其中7本字迹潦草、不整齐。有的学生被抽查时竟辨认不出自己的笔记本。有网站对中小学生是否需要加强写字教育进行投票表决,赞 成的人数是100%。

举一反三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联合国2015年2月26日电    第69届联合国大会26日召开全会,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该决议决定联大将于5月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认可各会员国对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纪念日,决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特别是亚洲、欧洲等地区民众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材料二:二战时期某年度亚洲部分国家死亡人数统计表

国家

战争死亡人数

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数百分比

中国

约18,000,000至20,000,000

约3.48%-3.86%

朝鲜半岛

约378,000至483,000

约1.6%-2.06%

菲律宾

约557.000至1,057,000

约3.48%-6.6%

日本

约2,621,000至3,120,000

约3.67%-4.37%

材料三: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我国举行了举世瞩目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国威军威,凝聚全民力量。

广大网民纷纷发表感言,为阅兵活动点赞:

网民“春春lucya”:看着战机飞过广场上空,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情绪高涨,泱泱大国气势恢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比自豪!

网民“老朱”:这次大阅兵是对美丽中国的“精神礼赞”,更是开拓未来的“集结号”。当今的中华民族已是今非昔比,一个崛起并强大的中国永远都是保卫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阅读

〔甲〕游记选·题记(节选)

前人的游记,多归入“杂记类”中,就它的文体和题材看,原是记叙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一种;拿绘画来譬喻,就好像“野外写生”那一种作品。 但是我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或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所感到惊奇的、喜悦的,未必只是那地方的景致,人物、风土、各种社会环境,比起山光水色有时会给我们更新鲜的印象,更深刻的刺激,于是我们运用这些材料写成游记,便成为各地各式的“社会相”了。

游记的一般作法,是将自己插入景物中流转:随着作者视线或位置的不同,景物便陆续地被描绘出来,这正像银幕上各种镜头不断地换映。这种一味叙写景物而作者完全居于旁观地位的办法,自古认为正宗的游记都应如此。但是呆板的毛病,究竟难免。作品的生命,要靠着作者个性的渗透,才能体现。好的游记,不婪于景物的叙写而完全忘却了自己,最重要的,还是要写出自己在新的环境中,所得到的新的观感、新的发现、有力的批评。

在一篇游记中,作者完全忘却了自己,那是纯粹的记叙文;发现了自己,或写出了自己,记叙文中便混合了抒情或论说的成分了。

我们平常写文章,常会感到无话可说,不知道从何下手。可是写游记却少有这种苦恼,因为要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耳闻目见的光景。但是在游历中所看见过的东西,全部都要记录下来,不但无此可能,而且也没有这种必要。 一番严密的选择,是决不可少的。这叫作题材的抉择,或题材的处理。我们在某种景物中,假使接触到它的新奇,或发现了它新的情味,新的教训,这些,才是宝贵的材料,是我们所需要的题材。上面说过,作品中要有自己,才有生命,便指作者在写作时精于选择这种题材。

(选自《游记选》,有改动)

〔乙〕幽静的峡谷—樱桃沟

周沙尘

①樱桃沟,又名暖谷,俗称周家花园。它位于寿安山麓,从西山卧佛寺西行,便进入了通往它的曲径,徐徐前行,来到一处幽静的峡谷,这就是闻名京城的樱桃沟,是一处避暑胜地。昔日这里有座明代的庙宇,叫广慧寺,庙后庙前有果园,其中以樱桃最多,故而得名。

②进入樱桃沟,便可听得溪水潺潺,水清见底,两旁怪石林立,溪上拦水成池,可养鱼、游泳、浇灌林田。抚奇石,观游鱼,已足够其乐无穷;而沿溪西北行,山间有野花,溪边有芳草,这野趣横生的地方。真使人流连眷恋

③沿小径前行,至谷前,就可听到淙淙琤琤的悦耳泉声;循声入谷,便见一股清泉泻流石罅之间,乱石参差,泉水被怪石所阻,分作若干缕,或伏石而出,或跌石而下,其状似丝、似带,纷呈多姿,声细疾徐,顿挫有韵。 清泉甘洌微寒,饮它一口也是莫大的享受。

④山林间有一处山沟,名曰“退谷”。据说这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孙承泽隐居的地方。他在此著有《天府广记》一书,流传于世。孙承泽利用天然山势,种植松竹。佘树森先生对退谷的松与竹颇有见解,他写道:“退谷的松与竹,虽无庐山那种‘无径不竹,无荫不松’的气派,却也自有妙趣。传说里的金章宗看花台前‘横拖岭半’的古松,虽已无处可觅;但是,‘水源头’侧畔的‘石上松’,却也引人入胜。 在‘清泉茶座’吃茶,可以看到两株白皮古松,为你撑开两把翠绿巨伞。再看四周山岩,也间有古松屹立。松占山岩而将谷中一片平地礼让于绿竹,由于独得清泉的滋润,所以长得葱翠茂密、生意盎然。看着这苍松翠竹交映的景象,我更觉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这两句的偏颇。松,挺拔苍劲,逾百岁而不衰,固然可钦;而竹,又何‘恶’之有?它循乎自然规律,送旧更新。老了,就让位于新竹,而自己却又转到另外的岗位上去,或建舍,或做器物,造福于人类。”而孙承泽种松植竹,建造亭台,却并非如此。他只想使这北国的山林变成南国山庄,据为私有,成为个人的世外桃源。虽经三百年的沧桑变化,至今山中还有个亭子被称作“退翁亭”呢。 亭系孙承泽所建,他自号“退翁”。

⑤沿着小路西行北折,又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穿过松林边沿的青翠竹林,还有一座小巧的石亭,亭柱上刻着王维的两行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⑥亭子对面的岩壁间有篆文刻石,上镌“白鹿仙迹,退谷幽栖”八个字。 据说曾有一骑白鹿的仙人在此停留,这自然是传说。 由此西行,有一座从城里端王府移来的汉白玉精雕石桥,过桥走一段山路,闪出一处高大的石阶,石阶末端有座小门,门额上书“鹿岩精舍”四字。 踏进小门就是樱桃沟花园了。 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曾这样描写过此处的幽静:“鸟树声壮,泉唱唱,不可骤闻,坐久,始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今人寄水先生则认为,樱桃沟花园是以“天然”二字取胜,他写道:“石阶层层变幻,小径曲曲迂回,数间精舍,半隐于树荫之中,几座土台,微露于石峰之侧,翠竹临风,野花匝地,早春便有燕来,盛夏可闻蝉鸣,无时无处不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寄水之笔,描绘樱桃沟,四时皆有美景,晴雨各秉异趣。只有身临其境,静坐片刻,才能识别峡谷中的情趣。

(选自《山水情》,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