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相关问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虞人: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罢:停止、取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
①文侯与虞人猎:期:(       )

 ②日:是:(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又雨,公将焉之?

(3)、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亦有道

佚名

    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书概》中这样写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一管柔毫,一卷雪浪,就可以把人的精神性情清晰而又千差万别地体现在笔下,以最简单的工具,直接把握物我之真、万象之美。“天地万物之变动,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原来,书法艺术和书写者的人格性情就是这样紧镶密嵌地成为浑圆一体一一艺术成为人的具体意义和生动展示,人格性情成为艺术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

    带着这样的思索,让我们到浩瀚的书法历史中去求证,去发现那沉寂千年的墨迹背后灵动而鲜活的生命形象吧。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家世显赫,诗礼传家,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颜氏家训》就是出自其祖上颜之推。颜真卿中年时遇上了“安史之乱”,在河北二十四郡俱已沦陷,大唐江山岌岌可危之际,作为平原太守,他率先起兵,高举讨逆大旗,一家三十余口,先后殉国。

    安史之乱平定,颜真卿满怀悲伤地设酒祭奠死难的亲人,写下了震烁古今的《祭侄文稿》。原本一篇普普通通的祭文,居然写得那样奇崛雄健、浩气充盈,达到了超神入圣的境界,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忠义节烈,舍生取义,他的书法也一如忠臣烈士,庙堂之气十足。书法极具象征性,看到颜体楷书,自然使人联想到像他这样的忠臣良将。后人评价颜体楷书正像“关羽坐帐,正气逼人”。国人的视觉联想如此丰富,居然把方块字和人物的形象联系起来。关羽之所以能与孔夫子并称为“文武二圣”,就是因为在他身上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渗透着儒家学派的春秋精义。孟子说:大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关羽是忠义楷模、仁勇化身,这和颜真卿的满门忠烈、舍生取义是一脉相承的。颜真卿堂堂正正的楷书和关公那种威武不能屈的意象叠加起来,儒家学说的伦理道德就这样在一个个的方块字上显现出来了。

    明代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山作诗告诫他的子孙,“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在此,他提出了“作字先作人”的观点,并告诉他的后人,在学习颜真卿书法之前,必须要先学习他的做人。

    古代书法的精神,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精神。在作品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激动人心、感人至深,与千古人同此心的东西。我以为那才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那才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

【注】①鲁公,指颜真卿,因为他曾被封为鲁郡开国公,所以被称为“颜鲁公”。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第五伦传(节选)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召见,甚异之。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养马,妻执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与民之贫羸者。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 , 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 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轻。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①斩刍:切草。刍,喂牲口的草。②炊爨:做饭。炊爨,灶。③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④处曹任:担任部门职务。⑤赇:贿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