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青果果,紫果果》,回答相关问题。
                                                                                                   青果果,紫果果
         ①立夏一过,桑园里跑进去几个孩子就再也看不见了。孩子们一棵棵巡过来,巡过去,寻找紫了身子的桑果,妈妈在外边喊做事了,不出声,可心一急,红了身子的也塞进嘴去,红桑果怎经得起嚼呢,碰上舌头牙根就冒酸水了,再恋也只好吐出口。好不容易寻上棵不长叶子只结大果的,那是嫁接未成的野桑,会一连几天都去看望,看它青的变红,红的变紫,紫的变黑。桑果发紫的时候,学校也开始午睡了,那边紫果果枝头跳呀跳,这边身子困在教室里躁呀躁,怎么睡得着呢?“老师,我要小便”,教室门一出,跑步飞进“根据地”,不知不觉就忘了小便究竟应该多长时间,返回教室的时候,老师的脸早拉成马脸:“嗯,你小便能把嘴唇都小便紫了?”还是让紫果果打了“小报告”,站半节课那是最轻的惩罚了。
         ②不过,我还是断定桑果树是最喜欢孩子的,要不,为什么总是在我们最馋的时候果子结得那么甜?为什么总是把身子压得那么低,让每双小手都够得着?为什么谁家树上的桑果都可以采而不算偷?还长得那么小巧,小小的手采下来塞进小小的嘴里,一口一个。
         ③有同学馋我说,要吃桑果还不容易,去大河沿,爬上树就能吃一饱。我记牢了这句话,不过,那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的季节,谁的手上都有事做。一放学,我约了黑皮,背上猪草筐,做个眼神给妈妈,示意外出打猪草,一获批准,直奔大河沿。果不其然,远远的,小同伴早已到了,那时野桑一排,比我们门前的高大多了,傍着水斜着身子倾向河心,红果果紫果果像春节门前的鞭炮,一串串缀遍枝头。枝桠全不刁钻,我和黑皮脚一弹就到了树上,这里桑果都紫成黑的了,我俩像鸡啄米一样尽情尽兴起来。一会,黑皮说瞧你嘴唇,我说瞧你舌头,哈哈大笑,真的是孙悟空钻进蟠桃园了,痛快!
         ④“站牢呵,当心掉进河里。”桑树下一个锄地老人笑眯眯地朝我们说。原来我们只顾巧取豪夺,忘了树边的蚕豆地和蚕豆边上刚放藤的南瓜,蚕豆踏歪了,南瓜墩踩蹋了,老人正在给板结了的土重新刨松。“上西边去采,那棵树上桑果更好。”老人不怪我们,还关照我们,真是天下的大好人,下树,赶另一棵,逮更大更甜的,把口袋装满,把隔天的也储备上。
         ⑤那天,我们真的快活死了,可打的猪草呢?猪草一棵也没进筐。口袋里的桑果,上树下树早成了渣,挤出的果汁把裤子染成了“花脸大侠”,回家结结实实挨了一顿揍。揍了又怎样呢?此后数年,我和黑皮还是每年必去“蟠桃园”。
        ⑥后来晓得,这些野桑都是那锄地的韩老大的,他兄弟3个,茅屋3间,独居河边。兄弟仨心肠好,但饭量大,再勤快也撑不好三人门头,兄弟仨省吃俭用齐心协力,腾出两间茅屋给老三,讨了个瞎子女人,老大老二两个鳏夫(guān fū,老而无妻的人)合住。我一直搞不清楚那排只结果子不长桑叶的野桑为什么一直不锯掉,为什么我们踩板了他的地他还是笑眯眯的,原来他,青果果日子里藏了颗紫果果心。

(1)、第2节说“我还是断定桑果树是最喜欢孩子的”的依据是什么?

(2)、联系文段第④节和第⑥节思考分析,说说韩老大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体会第三节“真是孙悟空钻进蟠桃园了!”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文末句“青果果日子里藏了颗紫果果心”的含义,并思考这句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雨丝如期而至》一文,完成各题。

雨丝如期而至

卢惠龙

      ①雨丝如期而至,细细碎碎,却并不停歇。一阵一阵,随风飘忽。我的石屋被雨丝的沙沙声紧紧裹住。

      ②我小小的石屋,石块砌的墙,石板盖的顶,孤寂地横陈在花溪吉林村一座土山的半腰。石屋四周是包谷林。雨丝中,包谷林散发着阵阵泥土的气息,厚实黝黑的叶面,昭示这成片的包谷正在旺盛期,夜深时听得见包谷秆上蹿的拔节声。山脚是漠漠的水田,雨丝飘洒,翠绿的秧苗一阵阵随风起伏,像在深情地获取地母的营养。

      ③这是夏季了。夏季是生长的季节。水溪里的青蛙,这期间活泼极了。它们四肢饱满,四下里蹦跳,蛙声频率很高,包围我的石屋。青蛙常年生活在地底的洞里,季风带来雨水。它们便纷纷出洞。青蛙头的两侧有两个声囊,能产生共鸣,放大鸣叫。每每,一入夜晚,青蛙出来捕食,这时候就是它们的天下了。蛙声骤起,如鼓如鼙,如醉如狂,浓郁,浩荡,大肆将雨夜渲染。这明亮、雄浑而又神秘的音乐体积,生阴阳,孕万千,俨然一部熟悉、壮阔、悦耳的合唱。蛙鸣,蕴含着无有穷尽的生命密码,几乎就是大自然永远的歌咏,一首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鸣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鸣就有收获的喜悦!

      ④当雨丝飘忽,蛙鸣如潮时,我的心沉淀下去,静静地融入大自然的夜。我闭了眼,恍惚,万象在傍。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升为一种生命状态。这时候,我犹如处于一种亦真亦幻的情景中,仿佛摘一根草茎放到嘴里咀嚼,总有山野泥土的味儿,清香的,苦涩的。这情景可以体味,可以触摸,并与人性纠结,呈现一种毛茸茸的真实。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生活、生存于一种规定的情景中呢?无论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情景好像就是一种宿命,就是我们念兹在兹以至生死与之的,己身所属的情景。这样,情景就是我们每个人终身的襁褓了。我此时此地的情景,在雨夜里,在蛙声中,就像一幅写意山水,有一股气荡漾其间,氤氲环绕,诠释生命。

      ⑤对了,这时候,大抵需要确认的是,我们不必过于自负,人类其实并不是这个星球的唯一主人。人类要给大自然以恩泽,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就像《鱼王》里的那个伊格纳齐依奇,他看见柳叶尖上,一滴露珠凝敛不动,都以为是露珠因害怕自己的堕落会毁坏这个世界。这就是一种敬畏了,敬畏我们生死与之的情景。再深一步说呢,我们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对地球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

      ⑥至此,内心曾经的一些东零西碎仿佛慢慢平息,获得一种透悟的解脱。

      ⑦雨丝依旧飘洒,我屋顶的青石板沁润了一圈一圈的水渍,有浓有淡。雨声听着听着小了下去,不一会儿,又急促起来,响亮起来,也许它会彻夜不歇的。而蛙声呢,像浪潮拍岸,渐渐有了规律。唔,山的呼吸浓烈,水的气息可辨,这是一种原本,一种落定,是大自然的脉动,一种浸淫了的博大气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

    ①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父亲一直在奋斗,考上了武汉大学,留武汉工作,结婚,生了我。他的奋斗,换来了理想的大学、合适的职业和幸福的家庭。这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我平凡的父亲——离家游子。他的心也许一半是黄河,一半是长江。

    ②我仍记得,父亲接我放学后带我直奔前往开封的列车,夜色如墨,列车摇晃着我疲倦的神经,懵懂的我从未读懂过父亲那晚的表情,他一直看着窗外,眼里似乎闪烁着什么,但不是眼泪,是一种难于言说的情感……火车哀鸣着停止了摇晃,我从父亲的怀里惺忪醒来,又是一段颠簸的汽车行程后,父亲拽着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赶往乡村,黄河的风凉湿了父亲的手心。

    ③沉沉夜色,静默村庄,木门一开,黑漆漆的夜色瞬间被老屋里的灯光穿透,我有些晕眩,模糊的视线里烟雾缭绕,纸钱的火苗摇摆在黑红的棺材前,父亲嚎啕着,跪地不起……

    ④那时的我的确太小,奶奶去世,我竟没有一滴眼泪。长大了一点儿,我才明白,和自己深爱的人离别,心有多么痛。对于父亲也是,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人走了,并且是永远地走了……

    ⑤我一直单纯地认为这就是父亲全部的痛苦。

    ⑥现在我知道,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恐慌:他也许在奶奶身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⑦奶奶是中秋节去世的。几年之后的一个中秋节,刚搬进新房不久,父亲在奶奶的照片前点了一炷香,慢慢地鞠了个躬,缓缓坐下,然后静静地注视着照片。良久,父亲看着我,轻轻地说:“今后别再让你妈生气了。”

    ⑧也许他在遗憾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现在没机会了。不知道天下有没有人不想出去闯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还乡的?不知道最后的回家在终日等待面前是否显得渺小?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再也等不到儿女回家的那一天?

    ⑨可是,谁又能改变这一切?也许最深的母子之情只能属于童年,因为那时,孩子一无所有。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离家后,天下将会有多少老无所依的父母。

    ⑩父亲那眼神中,也许还有责任。父亲的母亲已经将全部交给父亲,我懂得有一天,父亲也会将全部交给我,虽然我极不愿那一天的到来。但我知道,这个轮回终会由我接下去!

    ⑪那晚,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我和父亲静静地坐在一起,我能感受到,他害怕失去的,不只是他的母亲,还有他的孩子。他知道,有一天他的孩子也会离家的。

    ⑫父亲一直在弥补,他总是一有时间就带我和母亲回开封看看,摇晃的火车不再让我疲倦,如墨的夜色早已被家的灯光照耀得温暖、明媚!父亲总是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总是握着母亲还未衰老的手,渐渐意识到:该轮到我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孝乃德之本

谭用友

       《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久。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隔壁的父亲

    ①父亲敲门时候,我正接着一个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下巴上还夹着叽里呱啦的电话。我对父亲说,朋友约吃中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②这才想起又该七月七了。我们这里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

    ③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说:“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圈朋友吃饭?”我说:“哪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我不仅会拘束,你的朋友也会拘束。”我说:“如果您不去,我也不去了,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把我骂死?再说,我早想跟您吃顿饭了!”

    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个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房。这样,我就既能够不驳朋友面子,又能陪父亲吃一顿饭了。父亲倒是勉强同意,但路上还是一个劲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去了,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你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

    ⑤做东的朋友一连敬酒三杯,废话连篇。我念着隔壁的父亲,心里有些着急。我说“要不我先敬大伙一杯酒吧,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朋友说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否则,罚你六杯。我笑笑,我说:“我爹在隔壁。”

    ⑥满桌人全愣了。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你这算什么?在隔壁给他弄个单号?虐待他?你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朋友说:“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我说:“这挺好。不过你们真想敬他一杯酒的话,就一起过去。千万不要一个一个敬啊!他喝不了多少……”

    ⑦朋友们全体离桌,奔赴隔壁。然推开门我就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板的服务员。我问刚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一盘水饺,他说,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

    ⑧父亲进城一趟,送我五十六个烧饼,一兜大蒜,一兜土豆,一兜菜豆,一兜韭菜,两个丝瓜,八个南瓜,然后,在一个小包厢里独坐一会儿,再然后,饿着肚子回家。而他的儿子,却在隔壁与一群朋友吹牛扯皮,还美其名曰:周末小酌。

    ⑨我端起杯,对朋友们说,咱们敬我父亲一杯吧!朋友们一起举杯,干了。

    ⑩可我的父亲,既不会看到,更不会知道。此时,他正坐在开往乡下的公共汽车上,怀里抱着一个装了城里水饺的饭盒。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