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世纪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的竞争影响并改变着世界政治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怀着处理战后事宜的计划登上了欧洲大陆,他希望能够主宰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然而,英法等战胜国拒绝了威尔逊的基本设想,美国试图构件战后国际秩序的努力无果而终……
1945年2月,美国的罗斯福、苏联的斯大林和英国的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商议战后事宜。一个新的世界格局出现了。
                                                                                                                                                 ——《大国崛起·危局新政》
材料二 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国会咨文

(1)战争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也催生了新的国际组织。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诞生的国际组织名称。它们的建立,反映出世界人民的什么愿望?
(2)材料二中“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分别指的是哪些国家? 为“充当世界宪兵”,美国在欧洲和亚洲分别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试各举一例。
(3)回首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动。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次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

举一反三
在科技进步、文化交流、政治互信、经济发展、和平稳定等多种因素的促进下,人类社会逐渐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乘飞机旅游不再是梦想;

②铁路运输日益繁忙;

③电脑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

④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⑤运用克隆技术繁殖母羊“多莉”;

⑥解决机器大生产的动力问题。

材料二:

时间

国家

事件

1941年6月22日

英国

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

1941年7月3日

苏联

表明苏联的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1941年8月14日

美、英

发表《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

1941年9月29日

苏、美、英

签订了英、美向苏联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贷款以及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协议。

1941年12月8日

美国

正式参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其他一些国家也向轴心国家宣战。

1941年12月22日

美、英

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同盟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磋商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盟国。

1942年1月1日

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26个国家

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共同签署《A》,标志着B的形成。

材料三: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节选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四: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处理重大争端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可以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所以,只有通过大国之间的协商合作,走“大国协作”、“共同安全”的道路,才是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现实途径。“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道义和正义是大国气象的体现。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政治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国际事务中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只有各个大国“义”字当头,齐心协力,才能有效处理重大争端,才能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一个普遍、高效、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模式。

——节选自2016年“习近平在伊朗核问题六国机制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