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年2月,乌克兰局势急剧变化。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的途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支持国际社会为缓和局势所作的建设性努力。这表明我国(   )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③已成为国际事务的主导力量      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举一反三
追赶超越正当时:

【贡献中国智慧】2016年,习近平主席五次走出国门,行程75000公里,访问16个国家,总共耗时30天,出席了五场国际峰会,为世界安全、全球治理,阐述“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增强中国力量】2017年4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鼓励开放共享、基础性专利或政府购买技术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协同创新。

【发展中国科技】2016年12月22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这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卫星。

【实现中国和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小秦对此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为此,他查阅了相关新闻:2017年4月21日召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现场经验交流会强调,要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更好地为人们所感知、所领悟,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传承中国文化】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跨越高山深壑、飞越海洋沙漠,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铺展。

材料一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该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从一开始就带着意识形态的浓厚色彩和分庭抗礼的对立气氛。时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本人曾直言不讳警告西欧,“对任何投票选举共产党掌权的国家,欧洲复兴计划所规定的援助将立即停止”。“马歇尔计划”看上去是一个经济救助计划,其最终目的却在于大国争霸。时任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克利福德就说过,“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即便是对西欧国家,“马歇尔计划”在援助中也附加了很多不平等条件,埋下了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钉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02月13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国内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并概括马歇尔计划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探究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应扮演的角色。

材料三   十年来中国已同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共建国家合作推广水稻、菌草等的种植以及禽畜养殖,让当地民众获得自我“造血”能力;创办鲁班工坊,促进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与共建国家携手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书写了一个个守护健康的生动故事……

(4)试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的主旨。

材料四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引领构建了全球互联互通新模式、引领开辟了共同繁荣发展新道路、引领探索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新方案、引领构建了扩大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共建国家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5)从中国担当的角度,以上信息印证了哪些观点?

(6)请你预测下一个十年“一带一路”的发展情况,并阐述理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