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中国北京的机场。尼克松走下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恳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
——岳麓书社《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中国外交活动大事年表(节录)
1981年 中国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 中俄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后来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 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年 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峰会围绕“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积极探讨建立符合地区特点的安全合作新架构。”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什么原则? 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表现。

为了争取中国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中的有利地位,你认为中国应怎样应对?

举一反三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根据以下图文材料,探究如下问题:

【经济交流】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通往东方的航路。

【文化交流】

材料四:

【政治交往】

材料五: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材料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