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海权以及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危机]

材料一:


图1 1662年荷兰军队投降图         图2 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
[海洋争端]
材料二:我们不能只有陆地,没有海洋,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皇威廉二世

【海洋未来】

(1)、图1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图2中的军舰是是哪一运动中的产物?

(2)、材料二中德国为争夺海洋霸权主导并形成了哪一军事集团?“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当时在海洋权益上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是哪一国?

(3)、前不久,我国划定了防空识别区,加大了在钓鱼岛周边的巡航力度,积极参与马航失联飞机的搜救工作。如果你是国家海洋局的新闻发言人,请以“我国的海洋未来”为题,结合上述回答,阐明我方的观点。

举一反三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清政府的剥削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抗争,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初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因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而创立的是哪一组织?“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运动中颁布了哪一革命纲领用来吸引民众?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

(2)材料二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独火器万不能及”西方,他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史实依据是什么?此后,哪个阶级开始向西方学习“火器”?这次探索我们称之为什么运动?

(3)材料三中“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这说明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虽然失败了,但是这场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写出该事件的历史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