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材料:洋务派全盘建设事业的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现就洋务派的军事建设,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年份 | 举措 |
咸丰十一年(1861) | 恭亲王奕䜣、文祥托总税务司赫德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设新水师 |
同治四年(1865) |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
同治五年(1866) |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
同治九年(1870) | 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
光绪元年(1875) | 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 |
光绪二年(1876) | 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
光绪六年(1880) | 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
光绪十一年(1885) | 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
光绪十四年(1888) |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一:
时间 | 事件 |
1840-1842年 | 鸦片战争 |
1856-1860年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1-1864年 | 太平天国运动 |
19世纪60-90年代 | 洋务运动 |
1894-1895年 | 甲午中日战争 |
1898年 | 戊成变法 |
1900年 | 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 |
1905年 | 中国同盟会成立 |
1911年 | 武昌起义 |
1912年 | 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1913年 | 二次革命 |
1915年 | 护国运动 开始新文化运动 |
1919年 | 五四运动 |
——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大事年表
材料二:1894 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 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