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材料三: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所示的事件是什么?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日本“五年以后”通过与中国签订的哪一条约“得到了回报”? 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有怎样的认识?

举一反三
学习和反思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一对车轮。 20世纪上半期短短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至今还让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感到悲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是两个最大的城邦……由于相互猜忌,不能友好相处,反而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最终被历史所淘汰。后人把修昔底德的这种总结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从世界范围来看,能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国家,法国和德国应该是个典范。法国和德国有很深的历史积怨……经过数百年你死我活的斗争之后,德国和法国人民都深刻地进行了反思,认为这样你死我活的对抗下去对双方都是个灾难。于是双方决定重归于好,永不再战……
——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1)历史上法德之间有很深的“积怨”。请举出一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双方两败俱伤的战役。
(2)法德“双方决定重归于好,永不再战”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
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某些国家提出了“中国威胁论”,这种言论不时出现在外国媒体上。如《金融时报》称:“如同1914年前不断崛起的德国与周边邻国发生对抗一样,如今正在崛起的中国也与多个邻国—特别是日本发生了争端。”
(3)近代历史上中日两国也有很深的“积怨”,请写出其中日本发动的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名称。
(4)法德两国成功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的关系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你认为中日两国应如何正确面对过去的历史?
材料三: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5)这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早在1953年就已经提出过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指的是什么? 如今真正威胁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举出两例。
(6)当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逐渐散去的时候,战争留给了我们哪些反思,请谈谈你的看法。 (至少说出两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