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相关练习。
西塘古镇
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 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吁。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日: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日: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占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严“一线天”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才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水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块,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进一步划分了空间区域,明确了使用功能。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1)、根据文章内容,用“‖”将③-⑨段分成四个部分。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 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3)、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迭效果?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4)、第⑩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中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怎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翻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引台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扩,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急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的题。
                                                                                 雾霾下的中国不美丽
       ①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让人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已经到了一个非转型不可的阶段。事实上,雾霾的影响,也不仅仅伤害人的健康。看看媒体上那些占据主要版面的报道吧: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许多航班被迫取消,一些污染企业在政府部门的紧急指示下停工……这是一幅多么乱哄哄的图景。
②这样的图景,伦敦曾出现,洛杉矶也出现过。雾霾下的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城市曾有过的情景并无二致。程度越来越深的工业化,加上汽车驶入千家万户,这是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成因。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升级滞后的油品、城市建设中的大量扬尘,以及汽车尾气等,都是空气污染的“罪魁”。
       ③没有一个人喜欢雾霾天。菜场的大妈不喜欢,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不喜欢,进入中国发展的跨国公司外籍高管不喜欢,各级政府官员也不喜欢。面对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正视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所有人都必须有所作为,这已成为无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④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明确: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那是一条死路。环保部门须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力求不打折扣地执行。前者涉及的是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后者则跟环境制度的完善与执行联系在一起。就在昨天,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述评,称“雾霾天气敲响中国经济转型警钟”。这还算是一种温和的告诫。环境的破坏,对这片土地及居住其上的人的伤害在不断增大,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也在急剧上升。这样的现实,在倒逼诸多地方主政者要以大局为重,勿为眼前利益而失长远利益。
       ⑤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能源结构的改善,是抑制高污染企业的排放,是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量。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提醒的是,为一己之政绩而不顾环境者,仍会存在;为一企业之利益而阻碍治理的力量,仍会存在;环境系统中为小部门甚至个人私利而执法不严的情形,仍会存在。对抗环境污染,不会是一个单纯的挑战,其中一定夹杂着许多人为的、利益的因素。这些因素使得问题更为复杂。
       ⑥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也在警告所谓汽车时代的沉重代价。大城市部分居民的生活方式,需要有新的审视。汽车尾气污染量的下降,显然有赖于每一个车主的努力。城市追求更为优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当与个人自觉地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结合在一起。这同样是挑战很大的一个工程。
       ⑦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在其名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早就论证过,所谓理性的“经济人”难以为集体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很多人总想着“搭便车”,由别人来付出努力,自己享受成果。其结果,少有人为共同利益而努力,共同的目标也往往成为泡影。呼吁全民为治污担起责任的时代命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要在观念层面达成共识,内化为各自的理念,并将理念转成实践。
       ⑧雾霾下的中国,不是美丽中国,是打破纠结、直面环境挑战的时候了!

阅读下列说明文,完成各小题。

腰围上的中国

    ①英国有句谚语叫“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而中国人的腰围,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人增长得都快。

    ②据调查,中国人体型的各项指数均“见涨”。1985年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是63.5厘米,近两年已接近77厘米。肥胖,这个令西方发达国家头疼的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新兴富裕阶层规模的扩大,也在中国迅速蔓延开来。

    ③在仅仅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以米饭为主食、佐以丰富蔬菜的食谱,逐渐被“肉类加土豆”的快餐饮食模式所取代。此外久坐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导致中国遇到了同西方一样的问题。许多公司都为工人提供医疗保险,他们因员工肥胖而付出的开支可能增加。因此有人大胆预言,假如不好好把持肥胖和糖尿病,那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有可能被抵消,社会发展也将受到拖累。

    ④而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又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大部分中国人认为胖小孩就是健康的象征。中国父母应该明白:饮食过度只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父母自己也应该做好榜样,训练后代有智慧地选择食物。肥胖对健康的影响重大,我们需要改变认知,不再将饮食过量视为财富的象征”。就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肥胖已经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⑤中国也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把肥胖问题重视起来。中国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媒体应发挥宣传职能,企业也应该承担起一部分责任。这对今天的中国来讲,应具有某些启发的意义,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的未来。

    ⑥其实,肥胖不仅是个人之事,更应成为国家的大事。我想,对于中国的未来,肥胖将是最大的 “杀手”,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来深思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喇叭花的命

早上,侯婶院子里的喇叭花开得正艳,侯婶咧着嘴笑,让我帮她给她的花拍几张照片。侯婶勤快得很,总是天还没亮就开始忙碌。忙完家里忙地里,一天到晚干不完的活,有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别人劝她歇歇,她说闲不着,习惯了。

侯婶很节俭,光知道忙活计,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毛钱。门口来了个游乡卖鞋的,看她脚上的鞋子破了,就劝她买一双,侯婶下意识摸了一下装钱的口袋,里边是刚卖废品的几十块钱,侯婶笑着拍了拍,没舍得掏出来。她说,地里干活,天天跟泥土打交道,穿新鞋怪浪费的。侯婶对家人从不小气,她只克扣自己。

人们便有些看不惯她,背后嘀咕说她就是个喇叭花儿的命,挣的钱不花,都省给她男人了。

过两天她告诉我,因为到沟渠边捡几个饮料瓶,把口袋里的几十块钱丢了,心疼死了。是啊,几个饮料瓶最多卖几毛钱,辛苦半天,捡几个芝麻,丢个大西瓜,的确可惜。类似这样芝麻蒜皮的事多了,不光如此,她还很喜欢占别人家小便宜。门口的几个垃圾桶天天翻几遍,翻不出点儿啥来誓不罢休的样子,人们轻看她,明里暗里都喊她喇叭花。

在我们这里,喇叭花含着轻贱的意思。喇叭花属于一种杂草,总是长在垃圾堆旁、沟渠边不干净的地方,有时顺着沟渠爬到庄稼地里,因为生命力旺盛,怎么也铲除不了。

侯婶说,种田人不能惜力,人的身体就像个聚宝盆,力气用完了,歇歇就又来了。

的确如此,每次看侯婶累得不行了,躺在床上,用手拍打拍打腰身,缓一阵子,干活的劲头儿就又回来了。

就这样一个人,有一天竟然做了一件事,把我们都给惊到了。也让我们对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那天微信群里大家都在转发一则消息,侯婶村里的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得了肾病,要透析以后还要换肾,父亲早已病重去世,哥哥也三十了没娶媳妇呢,母亲天天以泪洗面,到处看病家里的钱也花光了,无奈病人自己在网上发起了众筹,村里的乡亲们你二十他一百地奉献爱心。侯婶听说了这事,知会我们几个熟人邻里提上礼品去看病人,侯婶悄悄告诉我,她揣了六百块钱,要给那可怜的娃看病,我说你哪来的钱,侯婶说,是她这一年卖废品的钱攒起来的,每次卖了废品舍不得花,都藏在褥子里。

我听了侯婶的话,有些惭愧,我们两口子在众筹上一人给支持了两百块,而且我们挣钱比侯婶容易得多,侯婶的六百块钱得捡多少瓶子,拾多少纸板子?这些钱是她几毛几块攒起来的,我以后不会再笑她和收废品的讨价还价了,只会佩服她精明能干。

看着这一墙生机蓬勃的喇叭花,定是去年花开后,在风吹日晒中从裂开的果中弹出的种子,落到泥土里,无需人关照,自顾自在春天破土发芽重现生机,喇叭花蔓的头须总是向上翘着,随时触碰到什么,都会执著地向上攀登缠绕。你看它爬到了墙上、树干上,还有一楼的楼梯扶手上,它们细长的身子弯弯曲曲,努力地向上伸长。它不钻牛角尖,只管向上攀爬,藤蔓细瘦却坚韧,不惧风雨,朵朵花儿在夏日的早上绽放着,不在意观赏者的评说

喇叭花就是这样,不讲条件,不择富贵与贫瘠,无论多恶劣的环境,它都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憨憨然开出花来。

(作者:王瑞琴,选文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Ⅰ

莼菜:舌尖上藏着最深的乡愁

——认识《诗经》里的植物

崔丽娟

①思乐泮(pàn)水,薄采其茆(máo)。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鲁颂·泮水》节选

②莼菜,来自《诗经》里的《鲁颂·泮水》。其中的茆,即莼菜。这是一首歌颂鲁僖公的诗,本诗的主人公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xié)莼菜以备大典之用。鲁僖公即将驾到,在宏伟的泮宫里饮酒相庆。

③诗中“采茆”是为祭祀作准备。《正义》引《诗义疏》:“茆与荇菜相似,叶大如手,赤圆,有肥者,著手中滑不得停。茎大如匕柄。叶可以生食,又可鬻(yù),滑美。江南人谓之莼菜,或谓之水葵,诸陂泽水中皆有”。《本草纲目》中还将荇菜和莼菜进行了对比:其叶似马蹄而圆者,莼也。叶似莼而微尖长者,荇也。莼菜的嫩叶、叶柄和嫩茎均可食用,味道鲜美嫩滑,因此常常在饮酒、欢乐、庆功和祭典中使用。

④莼菜,又名尊蒪(pò)菜、马蹄菜、湖菜等,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茎长1~2厘米,无毛,基部有匍匐根状茎横卧于水体底泥中;花小,单生在花梗顶端,直径1~2厘米,暗紫色;花梗长6~10厘米;叶呈椭圆状,漂浮于水面,长为3.5~6厘米,宽5~10厘米,盾状着生于叶柄,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25~40厘米,有柔毛,叶柄和花梗有黏液;果为革质,不裂,有宿存花柱。

⑤莼菜属水生浮叶植物。曾因其有性繁殖能力弱,对土壤及水环境要求高,原生种群较少,于1999年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年又被调降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莼菜通过地下茎越冬,一般花期为6月,果期为10~11月。

⑥莼菜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浙一带,在云南腾冲的北海湿地也有天然分布,常生在池塘、河湖或沼泽中。莼菜含有酸性多糖,主要存在嫩芽和幼叶叶柄外包裹的透明胶质中,另外,莼菜还包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自古被视为珍贵蔬菜,味道清香,可用来制作杭州莼菜羹、莼菜黄鱼羹等杭州名菜。作为中药材,莼菜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

⑦莼菜还被人们用来寄托思乡之情。____,“莼鲈之思”就将舌尖的美味和文人浓浓的乡愁串联起来了。

(选自《科普时报》2024年3月30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