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来自190多个国家的谈判代表与当地时间于2015年12月12日晚通过了《巴黎协定》。中国在会上承诺: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牛啊你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森林储蓄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同时中国还将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材料二:环保部2016年8月5日通报上半年环境监管执法“成绩单”,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共检查企业62万余家(次),责令停产15 389家,关停取缔9 325家,全国实施“按日计罚”涉罚金逾2.3亿元。环保部门充分运用新环保法赋予的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以及移送行政拘留等手段,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环境监管执法。
材料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关链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的特有时间知识体系,彰显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由于它相当准确地反映了时令、气候、物候在一年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自秦汉时代定型之后,它所描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一般过程,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从黄河流域逐步为全国各地采用,并流传到世界各地,它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积累和结晶,2000年来一直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二十四节气”提示人们遵循季节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从事生产,对世界各国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融入了中医养生、饮食风俗、时间哲学、博物教育等,以“中华岁时节令文化”的形式,将中华文化的特色风格带进了更广阔的国际空间;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世界气象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①赵某组建了绿色骑行俱乐部
②孙某每逢春节就燃放烟花爆竹
③刘某劝阻朋友不吃露天烧烤
④周某参加“我为家园种棵树”活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