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狗情未了
         ①儿子喜欢养狗,曾跟我多次说要养狗,我说:“咱们养自己还很困难,哪还有精力养狗啊!”儿大不由爷了,儿子到了既有经济实力,也能自主的年龄了,没太在意我的意见,自己暗中买了一条心仪已久的萨摩犬。说绝对的“不由爷”,也冤枉了儿子,他还是考虑到我们的难处,将狗暂时寄养在他准岳母家。以往总是我唤儿子起床,并用保尔的话“起来,不是已经睡过了么”来激励他起床,他已经是不受任何英雄激励的一代人了。今早照例唤儿子起床时,却发现他不在屋里,床上的被子乱扬着。没听到他外出时的门响,儿子又从来没有早起外出的习惯,顿时让我和他妈有些着急,打电话又关机。焦急中突然发现儿子留下的一张便条。
        老爸:我去姗姗家。萨摩不舒服,我去照顾了。
                                                                           儿子
        ②原来如此!还没有到吃早饭的时候,儿子回来了,面容疲惫,头发蓬乱,想必是一宿都照顾狗而不得睡觉。现在看来放在他的准岳母家也是不妥了。让人喜忧参半的萨摩从此开始了它浮萍式的生活。
        ③儿子又决定把萨摩寄养在好朋友家。那小两口都很喜欢萨摩,儿子似放心了许多。几天以后,儿子想狗坐立不安,当爹当妈的也于心不忍。狗既然都买了,我们抱着克服困难的决心,满足儿子的心愿。翌日,我向儿子热情的宣布:“欢迎狗狗回家!”我没有得到期望中的那种热烈回应,但狗狗还是回来了!他通体雪白,毛绒似毯,毛长似鬃;瓜子脸,尖下颌,两眼炯炯。虽然才2个多月大,但足以看出它未来硕大的发展潜能。它有“我到家了”的感觉,对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东闻西嗅,东张西望,大爪子敲击在地板上掷地有声。儿子他老妈回家时看见这个“庞然大物”,如同见到了出笼的老虎一般惊呼。
         ④儿子虔诚地请我为狗狗起名。我起了一大串名字候选,其中有“追风”“乌骓”“公子小白”“赛虎”等,儿子选中了“赛虎”。
         ⑤赛虎的到来改变了家庭平静的生活。出入门要紧关,因为有一位见狗如虎的;赛虎被关在儿子的房间里,寂寞难耐,经常挠门;它吃喝拉撒,还会时常掉点毛;雨天带它遛弯回来,儿子虽然给它擦了爪子,地板上仍是斑斑点点的。晚上,儿子把赛虎放在没有上盖的大笼子里,它总是往外蹦,或如困兽一般乱撞。儿子大了,眼里透着焦急,家里条件实在有限,他开始理解父母了,最后又决定把赛虎送回那位朋友家寄养。
       ⑥那天儿子很晚才闷闷地回来了,我“通感”出了一种感觉。儿子告诉我,赛虎再回到朋友家时,小两口抱着狗非常激动地说:“这两天想起赛虎就难过,谁也不敢提赛虎,现在好了,好了!”儿子决定定期去看赛虎,我们经常听到赛虎的消息:长大了,长壮了;又长高了,又长壮了,言谈中能看得出儿子对它牵肠挂肚,在不远的远方有一个让他牵挂着的生命!
        ⑦时光荏苒,赛虎已经一岁了,那一天我出差回来,一个胖乎乎的白练似的大狗亲热地扑到我面前,它已经是接近它的名字般的威风凛凛了!原来赛虎的养主新与别人合租一房,而合租者不喜欢狗,赛虎不得已被“退”回来了。
        ⑧在外漂泊半年多的赛虎,又一次给我们平静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麻烦。已与上一次有着本质不同了,它把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过程的结果呈现在我们面前,温顺中带着野性,蜷居一隅时带着悲呜,门一开就要往外冲,一有钥匙开门声,它就在屋里急促地转圈,挠门。它随意地跳到儿子床上无拘无束地躺着,床单上还留有它的爪印,它总愿意跳上窗台向外眺望,它眼神令我无限地爱怜。赛虎的“为所欲为”,使儿子有了种无形的压力,在舍和不舍间痛苦着。
        ⑨渐渐的我们有些理解了有些人叫爱犬为“儿子”的“荒唐”了。我打电脑时,赛虎就依偎在我的脚下眯眯兮兮地假寐。我常想,这个世界人是主宰,狗作为附属,它在假寐时不会什么都不想吧!我串休的那几天简直不忍把赛虎独自留家,当我要给它套上链子时,它知道是外出,竟能像小孩似的配合着给它“武装”,表现出极度的兴奋、急切……
        ⑩好景不长,赛虎又要易主了,这个小家实在有点容不下这个庞然大物了。儿子在赛虎和老妈之间难以鱼和熊掌得兼。儿子在焦急中物色下一个养主。
         ⑪最难忘,揪心的时候来了,赛虎又要面对第三位主人了。北方的倒春寒使气温骤降,下了一整天的冷雨还没有休止,使人感到了暖气走后的寒冷。儿子打来电话,“老爸,我晚上六点带朋友来接赛虎”。顿时,赛虎在时的千般嬉闹化作一腔怜意和不舍。儿子和朋友来了,他们快速地收拾好东西带着赛虎走了。我站在阳台上,看见儿子在雨中抱着赛虎打车。因为有条大狗,很多车都“拒载”,儿子在雨中抱着赛虎焦急地等待能够停下来的车。我的心情很复杂,为赛虎,更为儿子。我们是不是在横刀夺爱?
          ⑫我在家很不安地等待儿子回来。很晚,儿子回来了,我知道他要多陪陪在陌生环境中的赛虎。我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和儿子打招呼,“回来了,儿子?”“哦,回来了……”然后儿子关上了自己的房门。我来到儿子的房间。高高大大的儿子在哭,他说:“我上车时赛虎要跟我走……”我记得有一句诗说:“一句话,染苦了草原。”空气凝重了,为赛虎,更为儿子。赛虎走后儿子的痛苦就在眼前,儿子走后赛虎的痛苦不想也知。那一刻,我甚至希望儿子就霸道地让赛虎生活在家中,可儿子懂事了!儿子懂事是父母的期望,此时,我竟不期望它的到来,因为儿子把痛苦独自吞咽了,这是一位父亲所不忍接受、面对的!
        ⑬儿子少有的没上网便睡下了,第二天给自己放了假,出去洗个澡,回来又是睡了一整天。
        ⑭我时常怀有对儿子的歉疚想赛虎。有一天偶过狗市,在一群京巴中我看到了一条鹤立鸡群的萨摩犬,他被主人牵着待价而沽,儿子当初领回赛虎时就是这般大小。我久久地伫立一边看着它……
         ⑮人狗情未了!人类在热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当热爱其它生命。人生在世,责任当先,对动物也要讲责任的,当你无法承担这种责任时,远离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1)、给画线字加拼音。
大(         )    ②能(        )   ③漂(         )    ④歉(        )

(2)、“让人喜忧参半的萨摩从此开始了它浮萍式的生活”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萨摩犬赛虎的“浮萍”历程。

(3)、“北方的倒春寒使气温骤降,下了一整天的冷雨还没有休止,使人感到了暖气走后的寒冷。”请你说说这处环境描写有着怎样的作用?

(4)、文章对父亲着墨不多,但透过他对儿子的关注,我们分明感到他的内心的不平静,请你通过“我的心情很复杂,为赛虎,更为儿子”“空气凝重了,为赛虎,更为儿子”这两句话,品读父亲当时的心境。

(5)、文中的儿子虽然“已经是不受任何英雄激励的一代人了”,但在他身上却有着许多值得称道之处。在阅读全文后,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儿子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6)、动物,是人类的伙伴,尤其是忠诚的善解人意的犬类。可是文章的结尾作者为什么说“远离也是一种明智之举”?这里包含了作者对动物怎样的态度?

(7)、经典影片《人鬼情未了》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再现了生死不渝的真情境界。本文作者活用了这个影片名,将文题定为《人狗情未了》,请你谈谈这个题目好在何处?

举一反三
阅读《父爱岂止八十里》,完成下列小题。

    小时候,我家有辆永久牌自行车,是母亲买给在大同煤校上学的舅舅的。买的时候就是旧的,他骑了几年就更破旧了。后来,舅舅毕业分配到外地,母亲就把车子寄放到村上庙里老和尚住的后大殿。

    初中毕业后的那个假期,我接到省一中的录取通知书。一中离我家十里地,又没有公共汽车。我很想买辆新的自行车,母亲却说:“让老师父把大殿的车子取出来,擦洗擦洗骑去吧。”我自然嫌弃。

    父亲说:“锈了修不好,闸不灵,娃娃出了事儿咋办?挣钱为啥?不就是为了给俺娃花?爹给俺娃买辆新的。”

    那时车子是紧俏商品,没个关系不好买。他托了好几个人都没能买到,只好趁去怀仁打工时给我买。一次来信,说买到了,是一辆绿色的飞鸽车,加重的,还说等有了顺路车就给我捎回来。我心想,哪会一下子就有顺路车?就写信对父亲说:“怀仁每天都有回家的火车,托运回来多方便。”我还催他说,学校就要开学了,可我还不会骑,我总得提前学会才行,学会也还得再练练,练得很熟才行。实际上,那时的我早就会骑,骑得还挺溜。

    父亲倒是把车子给弄回来了。可他不是给托运回来的,他是一步一步地推着,推了八十多里推回来的。

    那天半夜,我正睡得香,听母亲说:“好像有人叫咱们。”她拉开灯,听听,确实有人在敲门。母亲说半夜三更的会是谁,穿好衣服就去开门,我也跟在后面。

    天啊,是父亲!

    他正扶着一辆自行车,站在那里,身子摇晃,好像要倒了。我和母亲急忙把他搀进屋,他一屁股跌坐在地上。我赶紧去扶他起来,他不让动,摆着手说:“缓缓,让爹缓缓。”又伸手说:“给爹倒口水。”我拿起暖水瓶,他摆手说:“冷水。拿瓢。”我从缸里舀出多半瓢水递给他。

    这时我发现,他的灰衬衣上全是土,他的裤腿挽着,全是泥。

    他喝光了瓢里的水,接着说为了抄近路,他蹚着水过的十里河,可过河的时候把脚给崴了,一拐一拐地又走了十里路,拐回了家。

    这不会骑车的人,推车子会更费事,走个三五里也还好说,可八十里走下来真是不敢想的事。他从一大早就开始走,整整走了十八九个小时,最后这十里路,还是拐着瘸腿。而那一年,父亲已经五十多岁了。

    他坐在地上一动不想动,我站在那里陪着他。

    我看着他,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汗水把脸上的土灰淌得一道道的,顺着皱纹的方向密密地织着,连他的眼角嘴角都是泥,嘴角好像还有血。我不禁暗暗地叹气,强忍着没让泪水流下来。

    缓了好大一阵子,父亲才让我扶起他。母亲去做饭,我伺候着他洗了脸,换了衣裳。我给他脚盆里添上暖瓶的水,他靠着炕厢坐在板凳上烫脚。

    我问他为啥不托运,他说他到怀仁火车站打听了,托运得半个月以后才到,“我怕误了俺娃学车。多学半个月跟少学半个月,那就是不一样。”听了这话,我的心一紧,像是有鞭子在抽,强忍的泪水终于成串地落下。

    父亲一看,赶紧说:“过河时把车子弄泥了,俺娃出院把它擦擦。”

    当我擦完车子进屋时,母亲做好了饭,而父亲,脚泡在水盆里,坐着小板凳,身子靠着炕厢,就那么睡着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一只青蛙,最近走红起来。

    ②这是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让一只“特立独行”的青蛙成为人们竞相争养的“宝贝”。它独自吃饭,读书,做手工,外出旅行。你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偶尔,它会为你拍一张照片寄回,让你知道它身在何处,甚至还寄来一些“土特产”,给你些小惊喜。不过,你们的联系也仅限于此,更多时候你见不到它,也不知道它在哪儿。

    ③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朴素到寡淡的游戏设置,却能让这么多人走心地投入,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的内心共鸣。

    ④养蛙,养娃。相似的读音,勾勒出的是相似的生活场景。而回看你为这只蛙所做的一切,也像极了自己的父母。傍晚归家,推开家门,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父母准备已久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奔向远方,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帮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这份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父母辛劳半生、奔波忙碌,所希望的,也是多换得一些“三叶草”,让孩子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更安稳的成长条件。这份长情的付出,这些默默的奉献,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

    ⑤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一种“空巢”的孤独所覆盖。前一晚你还看到“蛙儿子”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二天一早,房间里已不见踪影,空无一蛙。更多的时间,是你自己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等待它的归来。你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得怎样,现在何方。你离不开这座房子去陪它看外面的世界,只能守在原地等它回家。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为人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真正懂得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毕竟,游戏的体验与现实相比,终究还是浅薄了些。

    ⑥而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们的现实侧写。他们每天迎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陪伴,更多的时间是形单影只排解内心的孤独。偶尔给家人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通的瞬间,心又坚强起来——报喜不报忧,不能让家人为我担心。于是寒暄和问候中,多说一些新成绩,少说一些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的各种美景,让你感到愉悦和安心。

    ⑦青蛙所到一地,便会寄来一张照片,让你知道它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正和谁在一起。生活中的你,是否也如这只青蛙一样,及时和父母分享你的生活?你未必需要每日一次的联络,哪怕几天跟他们通一次电话,发几条微信,告诉他们你最近在忙些什么。他们未必懂,也未必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但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在乎,参与进你的日常,知道自己没有游离于你的生活。而那些来自父母的关怀与问候,在某个寂寞夜晚,也能成为温暖身心的热汤。

    ⑧这只青蛙虽令人着迷,却总让你有种隔膜感,因为哪怕回家,它也只是低头做自己的事,默不作声。反观自己,每次回家,是不是只有在“该吃饭了”“该睡觉了”“该起床了”这样的时刻才和父母搭上一句话?在回程的路上,和父母告别时,才想起原来这次回家也没和他们好好地说几句话?或许你已经习惯一个人每日的虚拟社交生活,但那几日的抽离,可能换来的是父母更久的快乐与温暖。哪怕是一起看看电视、一起散散步,也远比“低头看触屏,抬头摸鼠标”的“自处”要好。那种“一起”的状态,是年迈的父母最渴望的事。

    ⑨其实,所谓“空巢青年”的“孤独寂寞冷”,并非老无所依的惆怅,很多时候,恰是封闭和“懒宅”的衍生品。跳出这种慵懒的心理区,用积极的心态去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充实的规划来填补无所事事的“无聊”时光,暖的不只是我们的“冷巢”,也是给家人一个安心的回应。

现代文阅读

(三) 追逐彗星①

[英国]阿瑟·查理斯·克拉克

①六个月以前,国际天体物理学会决定派航天考察船“挑战者”号近距离考察兰德尔彗星。船员由科学家和工程师共20人组成,新闻记者乔治也参加了这次考察。

②飞船从升空到接近彗星的过程都很顺利。当接近彗星核心时,电磁干扰一次比一次猛烈,几乎切断了飞船与地球的联络。“挑战者”号正在缓慢而小心地“爬”进彗核。彗星的核心部分相对于整体来说极其微小,由松散的冰块集群构成,冰块上面还有许多孔洞,里面储存着凝固的甲烷和冻结的氨气,吸收太阳的热量之后,便会时不时喷发出磅礴的气雾。那是一场视觉盛宴,但乔治没有时间欣赏。

③他正在对飞船上的备用物品做例行检查,他往电子存储器中敲入几个字符,确认一下结余。 当那荒唐的数字第一次闪现时,乔治以为是自己打错了。他将运算结果清除,重新向计算机输入信息。“压缩肉干总量——最初:60箱;已消耗:17箱;剩余:99 999 943箱。”

④他再次输入,结果还是错的。他赶紧去找约翰博士。在迷你健身房里他见到了博士。所有机组人员都要在这里进行锻炼,每天一个小时,以免全身肌肉在失重状态下萎缩。约翰正同一组粗壮的弹簧搏斗,表情狰狞,当乔治说计算机出了问题以后,他的表情更难看了。

⑤“计算机出毛病了。”他们在做了几组测试后,约翰说,“它连加减法都不会算了。”

⑥“那我们该怎么办?”乔治问道。

⑦“怎么办? 我们死定了!”约翰断然地回答,“我们就要完蛋了! 没有计算机,我们没法测算返回地球的轨道。只用纸和笔,一大群数学家也得花好几个星期。”

⑧“太荒唐了! 飞船状况良好,我们不缺食品,燃料充足——你却说我们已经死定了! 就因为没法做几道算术题?”乔治反问约翰说。

⑨“几道算术题?”约翰大吼起来,“这可是重大的航线转换问题! 我们要脱离彗星,返回地球轨道,光是不同的运算就要十万 多次。计算机 完成也要好几分钟。”

⑩乔治不是数学家,不过凭他对太空航天学的了解,足以明白目前的形势。 飞船航行会受到许多大天体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太阳的吸引力。行星的引力相对较小,但也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飞船又推又拉。飞船必须克服这些引力和推力,还要对它们加以利用——这是一道极其复杂的难题。他理解约翰为何会绝望了。

⑪船长召集第一次紧急会议,几个小时后,大家终于接受了无法返航的事实。

⑫透过笼罩在飞船周围的迷雾,乔治看到了熠熠生辉的木星。在几个世纪以前,伽利略透过简陋的天文望远镜第一次见到了木星的几颗卫星,它们仿佛是串在无形丝线上的珠子,绕着木星往返穿梭。丝线上的珠子! 乔治心中一动,一段几乎遗忘的童年记忆突然炸开……

⑬三天后,乔治找到约翰。“请听我说,就一分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一天,举行了一场比赛。 一方是美国人,用电子计算器,另一方是中国人,用算盘,就像这个。 结果,算盘赢了。”乔治说。约翰轻蔑地瞥了一眼乔治手史的“玩具”。那东西电铁丝和木头制成,看起来很不结实。

⑭“那我说两个三位数,让它们相乘,856 乘以437。”船长说。

⑮乔治运指如飞,串在铁丝上的算珠上下飞舞,迅如闪电。 铁丝一共有十二根,这个算盘可以处理高达999 999 999999的数字运算——如果分成几个部分,还能同时进行若干独立的运算。

⑯“374 072。”难以置信,乔治不一会儿就得出了答案,“现在看看,你用笔和纸需要算多久。”约翰最后的结果是“375072”。他用了三倍于乔治的时间,答案却是错的。科学家的脸上写满了懊恼、惊讶、好奇。

⑰起初还有其他人怀疑,乔治做完几次演示后,便无人作声了。这些人都是在电子时代里长大的,怎么也想不到,只是由铁丝和算珠组成的简陋工具竟然能完成如此复杂的运算。简直是奇迹,却也是挑战,因为他们的性命全靠它了。生存的渴望再次高涨起来。

⑱“我们的工作……”乔治对着录像机说道,“别看速度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几千分之一,无法同时计算多个数字,还很容易疲劳——但我们还是成功了。虽然无法调整航线返回地球——但我们可以变动飞船轨道,驶向无线电不受干扰的区域。让地球上的计算机告诉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我们已经脱离了兰德尔彗星,已经看不到那些冻结的氨气冰山。它们正朝群星飞去,即将隐没在无数‘太阳’之间。 而我们,就要回家了……”

(选自《让蚊子戴罪立功》,有改动)

〔注释〕 ①彗星: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分为彗核、彗发及彗尾三部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