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节选文字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答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画线字的意义。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答案】
    (3)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桃花源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隐蔽,不易发现。 B . “鸡犬相闻”表现了村中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 C . “怡然自乐”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村人生活的安逸。 D . 该段主要描绘了桃花源优美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6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①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②陵上犯禁,敢陵上③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阅读下面古诗文,然后答题。

    【甲】寇准传

        (寇)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徴也。”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贬准为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

    【乙】江南春

    寇准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

    【丙】

        读(寇准)《江南春》,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

    (选自《苕溪渔隐丛话》,有删改)

    【注】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此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诗人在澶渊之盟后不久,就被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复相,又被丁谓排挤去位。后贬死雷州(今广东海康)。③端委:朝服端正宽大,这里指朝服。④澶渊:地名,辽犯宋兵临澶州城(澶渊郡),宋军在寇准带领下战胜辽,后结澶渊之盟,宋辽百年无战事。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