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夫韩、魏灭      河曲智叟以应 B、秦王挠       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C、与臣而四矣         上使外 D、天下缟      可以调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4)、唐雎出使不辱使命,他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湘江遇盗日记

[明]徐霞客

舟泊于新塘站。迨暮,月色颇明。余念入春以来尚未见月,及入舟前晚,则潇湘夜雨,此夕则湘浦月明,两夕之间,各擅一胜,为之跃然。已而忽闻岸上涯边有啼号声,更余不止。众舟寂然,皆不敢问。余闻之不能寐,然亦止虑有诈局,俟怜而纳之,不虞其为盗也。

比群盗喊杀入舟,火炬刀剑交丛而下。各跪而请命,贼戳不已,遂一涌掀篷入水。余倒翻而下,首先及江底,耳鼻灌水一口,急踊而起。幸水浅,止及腰,乃逆流行江中,得邻舟间避而至,遂跃入其中。时水浸寒甚,邻客以舟人被盖余,而卧其舟。还望所劫舟,火光赫然,群盗齐喊一声为号而去。

计无所之,思金祥甫为他乡故知,急趋祥甫寓,告以遇盗始末,祥甫怆然。余念遇难辄返觅资重来妻子必无放行之理不欲变余去志。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 ①徐霞客: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毕生致力于地理考察和旅游探险。②踊:往上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