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为了探究影响物体对支持面压力大小的有关因素,小汇同学用形状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重物进行实验,实验中他将重物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改变重物与支持面的接触面积,用传感器测出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观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表一 重物放在水平面上
序号123456789
质量(千克)111222333
接触面积(厘米2456456456
压力(牛)9.89.89.819.619.619.629.429.429.4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得到的结论是: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得到的结论是: 。
③小汇将重物放在一块长薄板上,观察到图(a)所示的现象,将薄板的一端抬高,使支持面倾斜,观察到图(b)所示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初步判断: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可能与支持面的倾角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④在进一步的实验探究中,小汇测出了斜面的倾角θ(注:倾斜的支持面称为斜面),如图(c)所示,并改变θ继续实验,同时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的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二 重物放在斜面上
序号101112
质量(千克)111
斜面倾角θ1(=0°)θ2(>0°)θ3(>θ2)
压力(牛)9.87.87.0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0、11、12,得到的结论是: 。

举一反三
请阅读《物理实验中的图象法》回答问题。

物理实验中的图象法

 物理实验中的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图象中的图线可直观、简洁地显示出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换的趋势或规律。如果想要将物理实数据绘制成图象,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建立坐标轴、标注物理量和设定分度。首先建立坐标轴,通常用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在坐标轴上分别标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名称及单位;然后,设定坐标分度值。为了使绘制的图线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幅坐标纸上,而不要偏在一角或一边,坐标分度值可以不从零开始。在一组数据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均有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度时,可用低于最低值的某一整数值作起点,高于最高值的某一整数值作终点。

第二步,根据数据描点。描点时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力求精准地画出对应的点。

第三步,绘制图线。绘制图线时不要把数据点逐点连接成折线,而应依据数据点的整体分布趋势,描绘出一条直线或光滑曲线,让尽可能多的点在图线上,或让数据点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图线两旁,这样绘制出的图线比图上的任何一个数据点更适合作为进行分析预测的依据。

倒如,小宇记录了自己沿直线步行过程中的时间及所对应的路程,图1中的黑点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数据点,利用这些数据点绘制出了图1中的直线。利用这条直线可以清楚地看出小宇步行的过程近似为匀速运动,还可以利用图线上的点计算出小宇步行过程中的速度,进而用速度预测出他在某一段时间内步行的路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