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意也                    ②以头地耳                  ③秦王怫然                   ④长跪而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许寡人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扶苏因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亦免徒跣,以头抢地耳中峨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殿上其受之天也,贤材人远矣
(3)、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二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 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 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5)、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人之常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 , 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廪:米仓。),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阅读记叙文,完成后面问题。
                                                                                                   奶奶与父亲
                                                                                                      尹定瀚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它们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孩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孩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着儿子。在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般,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位母亲已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方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上掉到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于是,他手里拿着扁担,站在桥上,把扁担伸进水里,喊着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水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尸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担长啊。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惫,说,你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会照顾好奶奶的。父亲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
        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
        每有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着家常,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
        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却像没事一般。
        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前,伸出苍老的手抚着父亲的额头,冲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  用担心她,她的身体好着呢,一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
        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那天,家里哭成一团,惟独奶奶没有流泪,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谁叫她也不应不动。
        父亲去世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口稀饭都未曾下肚。
        一个月后的一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跟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完,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如长江水,娘不想你走得有挂牵啊。
        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8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再没有醒过来。
                                                                                                                                                                                                     (选自《青年文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