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近代以来,炎黄子孙致力于民族富强的探索,南粤大地勇开先河,南粤儿女翘立潮头,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留下了一页页浓墨重彩。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广东钱局由张之洞创办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全套设备由英国进口,先后铸造制钱,“光绪通宝”,五种不同面值的银币,铜先(注:小面值铜钱)等,流通于津沪各口岸,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广东地方志》
材料二  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已经实现,接下来……子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
——人教社普通高中《历史》选修4
材料四   1979年4月,广东省负责人向中央回报工作时,希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当即果断指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中图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五  见图

1978年以来广东及全国经济增长变化图
——《广东统计信息网—统计图表—GDP》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钱局创办于哪一运动时期?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如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梁”分别是谁?百日维新期间提出的经济主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尚未实现的是什么主义?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最先拥有“自主权”的城市有哪几个?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1984年间广东经济有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举一反三
古今中外,危机与改革相伴随,直面危机,勇于改革,是人类追求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内容包括: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织、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踢宅。3,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七年级历史救学参考岳麓版

材料二: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上(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

材料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