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窥谷忘      寒暑易节,始一焉。 B、猿则百叫无      巘多生怪柏 C、经纶世务         而君逆寡人 , 轻寡人与。 D、急湍箭,猛浪若奔。     其家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清澈的动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 无余。 B、“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句再一次写山峰的形势。 “争”和“指”, 写出了山山相连层峦不尽的图景。“千百成峰”,又把山峰的高峻险要描绘得形象逼真,把静止的山峰写活了。 C、文中作者否定世俗官场,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 普遍的清高隐逸的思想;也用自然美景和社会世俗对比,向往前者,厌弃后者,进一步歌颂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D、文章叙述作者行路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描绘 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 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 , 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 , 亦何恨乎秋声?

(节选自欧阳修《秋声赋》 , 有删改)

【注释】①渥:红润的脸色。②黟(yī)然:形容很黑的样子。③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④非金石之质:指人体不能像金石那样长久。⑤戕贼:残害。⑥作者此时虽已身居高位,但回想屡次遭贬的往事内心隐痛难消,此时朝廷内外政治、黑暗,改革又无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