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1)、央视“开往春天的校车”系列报道关注了重庆奉节杉木小学孩子跋涉数小时艰难上学的情况。该校的170个学生,来自周边6个村子,住得最远的孩子上学来回得 走8个小时,而且还要经过有野猪经常出没的树林。看来这个节目,你所在的班级想给这些孩子们募捐,帮助他们购买校车,请你为这次募捐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大副校长: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要是他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诉败了,北大替你赔偿!”18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学家董藩转发这样一条微博后,“撑腰体”迅速成为了微博最热的句式。
A.什么是“撑腰体”?有人说道德是撑腰体,有人说良心是撑腰体。还有什么是撑腰体?请再举两个例子。
________是撑腰体;________是撑腰体。
B.随后,各地方版、各职业版“撑腰体”纷纷出现。如果让你以重庆人的身份创作一条“重庆版撑腰体”,你会如何写?(模仿北大人“撑腰体”)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旅融合新动能持续加持“文化年”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春节期间,各地可以多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喜庆、更欢快。”富有文化气息的文旅假日活动,会带来浓浓的年味儿。

②文化是旅游的内在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旅融合通过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以产品融合、要素关联等方式聚合重组,是提升旅游品质、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③文旅融合持续产生新动能,衍生行业新态势。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信息,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达36.74亿元,同比增长75.5%。居民国内出游总花费3.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4%。不同于以往主要依赖旅游景区的传统旅游模式,文旅深度融合融出了新思路、新样本、新高度。许多城市纷纷“卷起”,将特色文化创造性融入城市旅游,成功吸引大量游客到访,淄博烧烤、榕江“村超”、哈尔滨冰雪世界等成为文旅网红打卡地。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假日旅游人潮涌动,绘就出一幅幅充满消费活力、富有文化气息的生动图景。

④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文旅深度融合,让人们能够舒心出游、乐享假期。文旅深度融合旨在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年轻人热衷于“特种兵旅游”“Citywalk”等新模式,喜爱“南方小土豆”“广西小砂糖橘”“云南小野生菌”等亲切温情的语言表达形式。各地在提供便捷周到的文旅服务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换着花样把远道而来的游客“宠上天”,促进“流量”变为“留量”。许多城市开通旅游专列,为乘客送上特色礼品;遇降雨降温天气,景区免费提供红糖姜茶;游客深夜堵车,文旅局冒雪上山送物资。部门联动强化社会治理,营造和谐文旅市场环境,丰富文旅服务内容,以文明旅游风尚浸润心灵。

⑤推动文旅融合转型升级,加强节假日期间文旅精品产销保供。文化和旅游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交叉融合、跨界结合,不断培育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产品,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⑥一方面,深入挖掘文旅基础资源。北京市统筹全市文旅资源,以“欢乐春节,畅享京城”为主题,推出文化过大年、非遗过大年、演艺过大年、冰雪过大年、亲子过大年、京郊过大年共六大系列7000余场活动,满足市民和游客对春节文化旅游生活的美好期待。

⑦另一方面,以“文旅+”带动多产业同驱并进。“文旅+科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现代信息技术带来游玩全新体验,“文旅+教育”助力各学段开展“行走的课程”,“文旅+乡村”以中国乡村文化打造“村晚”等沉浸式春节民俗和群众文化活动,这些跨界融合使人们得以充分享受风格鲜明、品质优异的文化旅游产品。

⑧当前,文旅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全国多地文旅市场持续升温、繁荣向好。文旅融合大有可为,必将持续释放新动能,营造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助力人民群众过上更加欢腾热闹的“文化年”。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2月9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