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读书与思考》下文,完成小题。
                                                                                         读书与思考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试结合语境,在选文第③段结尾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

(4)、选文在论述读书时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另写三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5)、请写出你读过的一部文学作品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提示:写出作品、作者、主人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让才华变成能耐

游宇明

       ①指称一个人做事有能力,吾乡不说此人很有才华,而说他蛮有能耐。所谓能耐,就是能力加耐心、耐力的意思。仔细想想,能耐这个词儿,真的韵味无穷。没有耐心、耐力的培育,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显不出才华。

       ②一个人当然需要才华,有才华,我们做事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有才华,我们才能探知事物深处的秘密,站立于生活的潮头。李白喜欢喝酒,并没有变成酒缸,而是“斗酒诗百篇”;曹雪芹“举家食粥”,并没有沦为乞丐,而是写出了反映一个时代的巨著《红楼梦》。齐白石进北京时不被画界承认,但他的独特风格却吸引许多购画者……这些都是才华改变个人生活的典型例子。

       ③然而,才华这东西像是火焰,爆发的时候非常耀眼,但爆发第一次之后是否有第二次、第三次,没有谁知道。此时,耐心会走上前台,牵着才华的手爬山沟、涉大河、攀高山、过险滩,有了它做伴,才华一次次地获得了命运的舞台,一次次地被别人察觉到。

       ④像世上的万事万物一样,才华的成长也需要时间。一个人在很年轻的时候,你可能觉得他能力平平,有了那么五年、十年历练,你会感到此君像是变了一个人,他说的话是那么得体,他办的事是那么干净利落,他获得的成就是那么辉煌,这一切都是耐心、耐力的功劳。

       ⑤正如最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因为有了对耐心、耐力的培育,我们才可以储备充足的知识和经验,我们仓库里的东西越充足,成功的机会才会越大。更重要的是,耐心给我们一种平静的力量 , 让我们能够掌控自我,获得生活的智慧,而不是,面对生活的各种不如意,以无可奈何自暴自弃的状态或者发火呵斥暴力攻击的方式,让生活,人际,家庭和事业变成一团乱麻,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只是,现在有的人不太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们将才华看做是一张塑料布,一经购买就可以永远拥有。有的家长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比如暑假让他上绘画班,寒假让他上奥数班,但家务事不想要孩子插手,怕伤了他的小胳膊;走点远路心疼不已,觉得对不住孩子;孩子受一点点挫折,就愤怒得像个公鸡,恨不得找给孩子挫折的人决斗……这种人可以培养出孩子某方面的能力,但绝对培育不出孩子的能耐。

       ⑥因此,我们说只有将才华跟耐心、耐力结合在一起,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否则,才华很可能变成偶然一现的昙花。吾乡有个曾国藩,此君当年位居六个汉人大学士之首,被时人称为“曾相”。曾国藩当然有才华,写文章成为“湘乡派”的领袖;打仗,他能够凭一支民兵武装击垮太平天国的军队。然而,曾国藩最初几年跟太平军交手,并不占优势,还曾遭遇过重大危机。1855年2月12日夜,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曾国藩座船被俘,文卷册牍俱失。如果曾国藩没有巨大的耐心(当然也有部下和友人的帮助),他后来的仗肯定打不下去。

       ⑦让能力开路,让耐心、耐力伴行,我们的一生才会有真正的远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曾养过两只狗。

    ②一只是朋友送的德国牧羊犬,名门血统,姿态高贵,仪表堂堂。我不敢慢待,每天都用上好的骨、肉款待,有时还喂羊汤、牛奶。渐渐地,它除了精肉细骨,其他食物一概不食,包括龙骨和猪皮。到后来甚至连从超市买来的高价狗粮,它也懒得瞄一眼,像娇生惯养的小姐,或是满腹怨气的贵妇,而我分明从它慵懒、冷漠的眼神里,看到了它深深的不满和厚重的怨气。

    ③另外一只是我在部队时养的狼狗。那时,我任务繁重,对狗只能粗养,想起了给它丢点剩饭菜,想不起就任它自生自灭。日子长了,我发现,我慢待的不是皱纹、芦苇,或其他东西,我慢待的是真诚,真诚的“朋友”。这位朋友只需一碗糙米饭,加上一点点荤腥,就能开心,感到忘怀的快乐,为我们的友情雀跃,神采奕奕,奔跑如风。

    ④我讲它们的事不是为了纪念,为了纪念不是这种写法;当然也不是为了板起脸做批判,那很无趣,甚至是傻。我只是想陈述一个道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道理司马光早讲过。

    ⑤在外人看来,我名利双收,风光无限。其实,我时时感到沮丧。因为这时代与我的愿望是有距离的,物质的过分泛滥、强势和情感的过于复杂、虚假,歪曲、掩盖、抽离了太多东西,包括公理和常识。我时常想,我们至深的需要,不过如冬日的阳光一般和煦、简单。但总有人,太多人,喜欢顶着烈日,化身飞蛾,投向华丽的火焰。我的沮丧不是因为灭亡,相反,人们学会了极端地展览生存,却同样极端地遗忘了幸福之根本——何止是人,我的德国牧羊犬就是这样,在高标准的物质生活中学会了痛苦,狼狗却给了我莫大的温暖和幽远的感悟。幽远的名字是幸福。

    ⑥幸福必须是单纯的,单纯多一点,欲望就可以少一点。有个成语,叫作欲壑难填,道出了无上智慧。欲望就是个永远无法满足的东西,如同多米诺骨牌,打开一扇门,紧接着其他的门跟着就打开了。而绝大部分欲望是无用的,只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复杂,一复杂你就会茫然。太多现代人少了思考,很多问题他们是不问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时间去问。人们总是在不停地往前冲,以为前面有很多东西在等待我们,其实,很多东西是在我们身后。我们应该停下来等一等被我们落在身后的灵魂。

    ⑦我一直认为,满足欲望的最好方式就是关闭欲望之门,正如古人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选自《今日文摘》2015年第15期,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卑以自牧品自高

王厚明

①在北京冬奥会上,两届奥运会男子花样滑冰冠军得主,被誉为“冰上王子 ”的羽生结 弦惹人注目。他的存在,推动并引领了花样滑冰项目的发展,把花样滑冰全面拉进“真四周 跳 ”时代,如此闪耀的一颗体育之星,他本可睥睨花滑界,然而在冰场下的他,却是那样谦 逊有礼,温和低调。为了不打扰媒体对队友的采访,他俯下身子,通过摄像机的拍摄地点, 看到中国队员把国旗拿反了,他热情地上去帮忙调整;比赛结束后,他还会帮着冰童一起整 理场地,如此一位既有实力又具人品的宝藏男孩,也受到了整个世界不分国家与性别的青睐。

②《易经》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卑的人有着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品格,尤其 本身已功成名就或位高权重者,能低调谦和,以低到尘埃里的姿态为人处世更难得可贵。“居 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谦卑的人往往自带光芒、自怀高度,因为,对人恭敬其实是对自 身品格的一种泽耀和拔擢。所谓“大音希声 ”,人格品行居高的人,总是不事张扬,也无须 自我彰显而馨香幽远。

③谦卑之品格,不仅是为人处世的低调,更有换位思考的尊重,时时处处彰显人格的真  善美。唐朝宰相、名将娄师德巡视并州,在驿馆与下属一同吃饭。他发现自己吃的是精细的  白米,而下属吃的却是粗糙的黑米,便把驿长叫来,责备道:“你为什么用两种米来待客? ” 驿长惶恐道:“一时没那么多浙米,只好给您的下属吃粗食,死罪。”娄师德并没有怪罪驿  长,而是把自己的米饭也换成了黑米。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左宗棠,有一次回湖南老家  看望老师,临到达时他在一拐角处停下轿子,换掉官服穿上便装,随从不解地问:“大人为  什么要换便装呢? ”左宗棠说:“我穿着一身官服,老师看到会有自卑感,就不会说心理话  和讲真话。”果然,当左宗棠出现在老师面前时,老师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百姓形象,放松了 很多,煮茶畅饮,聊得十分尽兴。直到老师去世,师生二人仍然保持着联系。

④开国大将张云逸是一位资历颇深的革命家。1956 年,张云逸前往山东视察工作时, 路过一户平民百姓家,乡亲激动地拿出一个大瓷碗,用袖子擦了擦,就这样倒上水招待张云逸。这时候随行工作人员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水杯给张云逸,但是张云逸一把推开水杯,端 起乡亲的大瓷碗把水喝了下去。此后,张云逸每次下农村调研,他都会叮嘱随行人员:“乡 亲们请咱们喝茶的时候,咱们就用他们的粗瓷碗,别拿出自己的水杯子。大事小情,都要考 虑乡亲们的感受,不要对不起咱们的衣食父母啊。”张云逸大将与百姓“有盐同咸,无盐同 淡 ”,这种敬畏群众、谦卑恤民的情怀令人钦佩。

⑤更多时候,谦卑不应是圆滑处世、谋求功利的生存之道,而是贯穿人一生的人格素养, 有之则会精神明亮、灵魂饱满、正气充盈,缺之则易格局狭隘、心气膨胀、事业滞败。20 世纪 70 年代的一个夏末,是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 全国各地云聚北京大学燕园。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在注册、分宿舍、令钥匙、买饭票…… 各种手忙脚乱中,把行李托付给一位穿着旧式中山装、手提塑料网兜的守门人模样的老人, “老师傅,帮我看会儿行李,我去办一下手续!”老人没说什么,答应了,认认真真地在那 儿守着。九月的北京天气依然还很炎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 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那位学生回来后,老人一句话也没说就离开 了。三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同学吃惊地认出了主席台上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教 授,竟然就是那天帮自己看了一个多钟头行李的老人!

⑥卑以自牧品自高。既是名校领导又是国学大家的季羡林,之所以能令人称道,就在于 把谦卑作为真正的修养,不学巧伪,不争名利,内藏聪慧,外显质朴,以躁世中的沉静,守 护内心的繁华。这正应了《孔子家语》中的那句箴言——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当一个人揽 谦卑入怀,把自我变得很小,格局就会变得很大,成为大音希声的真正强者。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2 年 08 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